1941年,

香港公映延安纪录片

作家文摘 2024年02月06日 ·彭援军·

  1938年,曾有几位香港青年电影工作者来到延安,将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情况拍成一部电影《西北线上》。此部纪录片的片名,系毛泽东亲自题写。 

  《西北线上》

  据统计,抗日战争时期,香港的电影机构拍摄了近百部反映抗战的爱国电影,其中,新闻纪录片有15部之多。1938年,中国电影制片厂在香港建立据点,成立了大地影业公司,左翼电影工作者蔡楚生、司徒慧敏、钱筱璋等人参与其间。例如,司徒慧敏编导、钱筱璋剪接的《保卫四邑》记录了广东省中山、台山、开平、鹤山四县人民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事迹。在《西北线上》之前,香港国际影片公司已拍了《八路军攻平型关》。

  《西北线上》导演、编剧是林苍、徐天翔。摄影是金昆 (金焜)。 《西北线上》展现了延安城乡的自然风光,记录了中共领导人毛泽东、著名女作家丁玲的工作情况和发表演说的场面,还有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鲁迅小学的学习、生活风貌。电影镜头中,还有延安军民举行“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大会,以及陕北人民自卫军操练、八路军进行渡河训练和野战演习等场景。   

  1941年6月,《西北线上》 更名为《 延安内貌 》 在香港公映,这是首部在香港公开上映的专门反映延安情况的影片。《西北线上》长约14分钟,共分八个段落 :毛泽东、丁玲等人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 ;鲁迅艺术学院 ;十八集团军的战术 ;延安的青年男女们 ;延安的“五一”劳动节 ;关于新四军的种种 ;赤区人民的生活状况。

  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题字   

  毛泽东为《西北线上》题写的手迹,两次在香港影刊《银间世》创刊号上出现。第一次出现是该刊封二,“西北线上”四字以套红大字置于中部横排印出。下边的大号红字图说称 :     第八路军总司令毛泽东先生特为本片题字。(原刊如此。第八路军总指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应为朱德)

  青年摄影团全体人员跋涉万里历尽艰险实地摄影得来。

  华美贸易公司经理袂联      最后一句,可能是指摄影团的陕北之行得到了“华美贸易公司经理”资助之意。封二还刊有两幅单色大照片 :上面一幅是几位延安妇女的群像,下面一幅是女战士在延河边洗衣、洗脸的生活照(见左图)。   

  第二次出现是在《 银 间 世 》 正文的首页。毛泽东题写“西北线上”四字手迹以黑体印刷,占据约小一半的版面,十分醒目。片名左下方是套红木刻的毛泽东戴八角帽头像。除此之外,还有毛泽东给香港青年摄影团的两幅题词,占据一个整版 :一条是“努力奋斗”;一条是“青年摄影团诸位,努力于抗日艺术是很好的,盼望继续努力,达到一致救国之目的”。左下方是大幅的毛泽东着八路军戎装照(见右图)。   

  林伯渠和周恩来的题词手迹在另一页上。周恩来题字 :  

  在这部片子里,没有柔媚的风光,没有华贵的装束,所有的只是丛山脊土……西北高原的生活是艰苦的生活,但在这艰苦的高原上,我们的原始祖先曾不断地奋斗……血与汗、箭与火战胜敌人,创造了我中华民族四千余年的伟大历史。现在有成千成万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为了继承原始祖先的遗志,为了战胜敌人——日本强盗,同样在这儿饱受饥苦地奋斗和努力,一致团结,为着保卫民族而战,为保卫全中国而战。

  如此多有分量的题词,充分表明《西北线上》的受重视程度。     (摘自《同舟共进》202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