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钟敬文先生

作家文摘 2024年02月06日 ·祝秀丽·

  1999年秋,我有幸到钟敬文先生(见图)门下读博。记得入学不久,董晓萍老师就跟我们新生讲:“钟老过去是很严厉的,当年我们弟子都怕他,别看他现在是位老爷爷。你们不认真读书,可不行啊!”可是,在我的记忆里,先生始终是一位恬淡、慈祥而睿智的长者,总是在我们面前心平气和地口传身授如何治学、如何做人。

  每天下午两点半起床后,年近百岁高龄的钟先生都有外出散步的好习惯。我们学生常常陪着他,这也是聆听先生畅谈学术与人生的最好机会。当时的我,还是学术路上的一只菜鸟,更多时候只是单纯地陪同老师而已。不过,现在回想起来,那些陪先生散步的时光,对我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深远。

  还记得一天下午,我陪着先生在校园里散步。先生手拿一根拐杖,穿着灰色呢子大衣,戴一顶灰色礼帽,我扶着先生的左臂。

  我不知道该和导师讨论些什么才好,因为自己对做学问还是很迷茫。先生则直入主题地问我:“最近读什么书啊?”我最怕被问到这个,害怕他发现我没什么长进,但被问到了,只好如实回答:“在读民间故事集。”先生听了,点点头,慢条斯理地说:“多读故事集,有好处。做学问,首先要熟悉材料,材料熟悉了,才能从中发现规律,写出好文章……”

  听了先生一席话,我踏实了许多,心想,回头我再到我们民间文学资料室里多找一些故事集来看。说话间,正好路过我的宿舍楼,我高兴地介绍:“先生,这是我住的宿舍楼。”没想到先生说:“我们上去看看吧。”

  一进宿舍大门,门卫阿姨大吃一惊,赶紧跑出来致敬,我骄傲地说:“我导师钟敬文先生,到我宿舍来看看。”穿过走廊时,路过的女生都惊奇地看我们一老一少。有的一下子认出钟先生,赶紧鞠躬行礼。简直像明星出场一般。

  一推开宿舍门,室友艾丽辉正在看书,她抬头看见是我们师徒俩,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激动地笑迎问好:“钟先生您好,没想到您来我们宿舍啦,快请坐!”

  我请先生在我的床边坐下,希望他好好歇歇脚。床的对面就是书桌和书架,我那并不丰富的藏书,一下子都映入先生眼帘了。我们正准备给先生倒杯水、洗点水果,好好待客,先生却只是稍微坐坐,就起身告辞了。

  过了些日子,先生从自己的藏书里拿出厚厚的《耿村民间文化大观》上中下三大册,让我拿回去看。估计他是注意到了我那小小的书架上书籍有限。而后,我再去先生家时,他又递给我一个小薄册子,是河南故事家曹衍玉的故事集《故事婆讲的故事》。他说:“这本书给你吧。这个老婆婆故事讲得好,故事记录得也很好。你拿回去,好好看吧。”不久,先生又送给我山西故事家尹泽的故事集《真假巡按》,也是说这本故事集好,让我认真读。后来,我把很多故事家的故事集都读完了,终于明白先生说的“好”的故事家和故事集,到底是什么样的。从此,在先生的影响下,我养成了认真采录和研读故事资料的习惯。

  非常遗憾的是,在2002年1月,距离我们99级毕业仅剩5个月,先生骤然离世,结束了我们和先生之间那短暂却终生难忘的师生情缘。

  (摘自1月31日《文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