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8月底在朝鲜桧昌高存信、白竟凡夫妇与家人合影
“就跟你结为终身伴侣吧!”
延安女大成立于 1939年,校长是王明。1941 年,女大和陕北公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其间女大先后办有14个班级,招收了近千名学生。
到达延安的白竟凡,经考试后,被编入中国女子大学第六班。一入班,白竟凡就向组织上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这是她向往已久的事情。
教员高存信觉得白竟凡这个女孩子性格坚毅勇敢,沉着冷静,心里很是佩服。因而到了延安,两个人自然而然地常来常往。
白竟凡很会关心人、体贴人,看到高存信的毛衣、毛裤哪里破了,很快就帮他补好。高存信由此对白竟凡心生好感,时常找机会和她谈心聊天,延河边是他们常去的地方,两个人一边漫步,一边讲述各自的经历、爱好、见解和今后打算。
高存信这才慢慢了解到白竟凡曲折坎坷的流亡史,更被她的经历所打动,愈加佩服这个比自己小四岁的姑娘,爱慕之心油然而生,觉得自己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从此下决心追求白竟凡:
每当星期六晚饭后女大自由活动的时候,我就蹚过延河,去女大找她。延河水特别冰冷,而且变化无常,脱了鞋挽起裤脚就可过河,但蹚到中间延河水狂奔而来,就到齐腰深,到了彼岸,下半身全都是水淋淋的。我经过杨家岭党中央所在地,到它西边女大的校门口等她出来。我脱下打湿了的衣裤,拧净了水,挂在枣树枝上吹干。我们就到女大门口延河岸边的一片枣树林中去聊天,特别是明月当空,延河两岸的山中窑洞灯光层次分明,好似一栋栋高楼,万家灯火,景致特别壮观。我们俩坐枣树干上,东聊西扯别有一番情趣。
两个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时间长了,彼此都有了爱慕之情,只是心照不宣。
到延安四个月后,白竟凡被批准入党了。那天,白竟凡高兴地告诉高存信,这是她存在心底两三年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为了祝贺白竟凡入党,高存信请她到小馆吃了一顿饭。高存信因为是教员,每个月有两元生活费,白竟凡每个月只有五角钱的卫生费。
6月底,又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两个人坐在枣树枝上聊天。
我鼓起了最大的勇气说:“咱们俩性情相投,志同道合,能否结成终身伴侣?”她沉闷很久很久不给我答复。我又问她:“你怎么不回答?有什么考虑?不妨说出来!”她这才慢慢地说:“我向往延安很久,才到女大学习不长时间,我觉得我学的东西太少,我很想学习。如和你结婚,就得跟你到前方去,我就不能学习了,所以我很矛盾。”我也体谅她渴望学习的心情,对她说:“你热爱学习,这是好的,但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工作中学习工作,这是最好的学习,不过我不勉强你,你再好好考虑吧。”她把我送到延河边,望着我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之中,才离开河边。
那天是 7 月 1 日,一轮明月挂在树梢,微风习习,沁人肺腑。两个人漫步走过杨家岭,走到延河桥,手拉着手又沿着延河南岸,走到女大门前的河边坐下。高存信问:“你考虑得怎样啦?”
“我考虑了很久,矛盾的心情终于解决了,就跟你结为终身伴侣吧!就像你说的,到实践中去学习吧!”
一顿饭:送别加婚礼
在延安,每到周六下午和傍晚,女大的门口就十分热闹。很多男同志等在门口找女生,被女大学生称为:礼拜六,四郎探母了。又有歌谣说:女大窑洞万丈高,抗大学生够不着。在等候的人群里,除了有高存信,还有张学思,他来找的人叫谢雪萍。
9月,中央决定东干队开赴敌后,白竟凡和谢雪萍都从女大调到了东干队。
白竟凡来东干队报到的当天,指导员徐健生把白竟凡和高存信找到他的窑洞,代表组织履行结婚程序。
9月7日的晚上,在中央组织部的主持下,由李延禄、刘澜波和从晋察冀边区回延安的舒同、孙志远出面,请东干队队长张学思和高存信吃饭,同去的还有徐健生和谢雪萍、白竟凡。此时徐健生即将被派往贵州工作,接下来将由高存信担任东干队指导员。
李延禄时任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澜波则代表东北救亡总会,东北人的子弟兵要打回老家去了,他们出面表示欢送。
这年的年初,在东北已经坚持了八年抗战的杨靖宇牺牲了,极端困苦的东北抗联在独木支撑东北抗日战场多年后,最终在外无援兵的状况下,转入了低潮时期。东北抗联在中央红军长征前,就和中央失去了联系。其间,为了获得中央指示,抗联还组织了几次西征,试图武力突破封锁线前往关内,最终也都失败了。东干队就是在这个时候派出的。
中央决定东干队先到冀中根据地,然后再研究如何转进东北。冀中根据地是晋察冀下属的二级军区,所以舒同和孙志远是代表晋察冀和冀中来欢迎他们的。饭桌上,舒同和孙志远分别介绍了晋察冀和冀中根据地的情况,最后,半开玩笑地说:“这顿饭就算给你们送行了,另外你们的婚姻中央已经批准了,今晚也是给你们举行婚礼的会餐,祝你们白头偕老,生活幸福。”
饭后,天已经黑了,高存信、白竟凡、张学思、谢雪萍四个人在回队的路上边走边说:既然组织上已经批准,我们今晚就结婚吧,不再举行什么仪式了。结婚很简单,行李搬到一起就行了。
当沈阳北大营的枪声响起时,他们还只是天各一方的少男少女。为了救国,为了抗日,他们投笔从戎,张学思、高存信毕业于黄埔军校,白竟凡和谢雪萍,则是冲破日本人的炮火和铁蹄走上抗日道路的,她们怀着一颗抗日的心来到延安,然后义无反顾地奔向敌后。 (摘自《旗正飘飘:六个孩子的抗战史》,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