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怒波(举旗者)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摘自《做事与成事》,现代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
登珠峰和做企业一样
珠峰最大的挑战是天气。珠峰的气候一天有几千次变化,珠峰的风险在哪里?就是你不可预测它。其实跟我们做企业家一模一样,做企业家的一个挑战就是不可预测,像俞敏洪,他哪能预测到新东方会遇到这么大的一个政策变化,所以它的魅力也体现在这儿。
我在2009年的那次登珠峰就失败了。2010年我从珠峰南坡上去的时候,遇到很多深不见底的大冰裂缝,架了一个很长的梯子,我从梯子上往下爬,但没想到等我走到了,天已经亮了,上午天气热,冰雪就开始化了,在冰雪里梯子的三个爪有两个都已经脱出来了,我爬到梯子中间时稍微一偏,梯子立刻转过来了,我回头一看下面万丈深渊,掉下去肯定没救,然后等了几分钟后心静下来,我就慢慢地倒着爬,爬了五六米,脚一落到那个雪地上,立刻就跪下了,人都瘫了,所以这种风险就是瞬间的。
你登完山和做完企业,就知道人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尤其是登山,登完山你才知道生命的可贵,当你意识到,生命其实很脆弱的时候,你就知道向死而生了。
冰岛买地事件的思考
本以为“胜券在握”,却遭兜头冷水,梦想戛然而止,用800万美元在冰岛画一个300平方公里的圈,被冰岛政府一句“尚无把如此大面积的土地置于外国人控制之下的先例”打断,故事终究未能圆满。
当时的状况是,我和冰岛内务部部长隔空打架。他说他没有冤枉我,我说他是种族歧视者,对中国有偏见。我曾给冰岛很重要的一家报社讲了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他不该在刚刚知道外交部发表新闻公报说我要来投资以后,就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媒体讲,中国人什么都买。我说你这是代表你的国家,我就是个商人,你不能把我的商业行为政治化。这是后垄断思维,有种族偏见。
第二个问题,他说买卖太大了。我说你们国家什么规矩,300平方公里算大?100平方公里算不算大?一平方米算不算大?你得有个规矩,问题是你没有。他们的随意性太强了,对投资者不尊重。
现在全世界经济都在衰退,大家都在走向封闭的贸易保护,在这个背景下“走出去”是比较困难的,而且不可控。
再一个我们民企“走岀去”还是要靠自己,最关键的是西方不理解,他们弄不懂我们的国企、民企的分别。
围绕冰岛买地一事,我可以给后来人提供几点经验。
第一,要服从你的战略需求,就是你的企业有到国外的需要,扩张市场或者需要获取新的资源。你可以去,但是千万不要抱着攻城略地,找一个暴富机会的想法;第二,要了解那儿的国家法律;第三,就是要考虑到海外投资的长期性,弄不好就是陷阱,你把钱投进去拿不回来了;第四,要有耐心,“走出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要有一个长期的耐性。
你始终不会知道在哪方面会触到西方人的神经。所以,我们还要做更多的尝试。总之,有四个衡量标准,首先要政治上稳定;其次是文化差异小;再次是对中国友好;最后是进入的成本低。
“走出去”与“窝里横”
2005年8月14日,我应邀出席了吉尔吉斯斯坦新总统巴基耶夫的就职典礼。我受邀的原因是我们有个“走出去”的梦。2004年以来,中坤整合了新疆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喀什、阿克苏、和田、巴音郭楞五个南疆地区的主要旅游资源,下一步应该是进入巴基斯坦、印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南亚国家,构成一个国际旅游板块。吉尔吉斯斯坦的伊赛克湖是欧洲的度假胜地,离李白的故乡碎叶不远,乘汽车从喀什出发当天即可轻松抵达。伊赛克湖长200多公里、宽80余公里,平均深度800米,是世界自然遗产。
我们想筹建一个面向中国和欧洲游客的度假胜地。南疆地区的领导和吉国总统、总理一班人马也都赞成鼓励。最后,由我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带领我们与时任总理纳塔耶夫谈判,终于签订了投资协议。
签了协议,却引出了麻烦。先是俄罗斯军方出来说,选址所在地是俄军的鱼雷测试基地。再就是美国人仔细打听投资细节,日本专家干脆找来要看规划,说是要与他们承担的伊赛克湖研究课题对照。头晕脑涨之际,吉国政府的反对派开始在报纸电视上抨击当权政府出卖国土给中国。更戏剧的是莫斯科的报纸以大标题刊出中国要在伊赛克湖建立海军训练基地的新闻,弄得莫斯科市长的秘书访吉时特意跑到现场一探究竟。
往深里想,中国企业面临的“走出去”的环境其实是很恶劣的,似乎这世界处处有张无形的网,围堵着中国企业。当然,咱心里明白那是有着恐惧中国强大的国际背景。心灰意懒之下,还是觉得“窝里横”好。“走出去”太难,在窝里还是有活法的。至于这“走出去”的念头,断断不能打消了。你想,咱中国的大门敞得大大的,全世界的人都来挣咱们的钱,咱们凭什么不出去挣别人的钱。政治的事咱管不了,但这“走出去”的心已被激活得山响。
刚回来几天,我国驻吉使馆就来了电话,说是吉国总统就职后政府提出旅游立国,派人到大使馆洽商中坤投资伊赛克湖事宜,使馆想听听我的意见。我说投资意愿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