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4月,粟裕向第三野战军宣布渡江作战命令
1947年7月,解放战争已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中央军委计划华野两个纵队“相机渡江至皖南,建立第二临时根据地”。这是解放战争中最初的渡江南进的战略设想。到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渡江战役正式的走入解放战争的流程,发起日期因时势变化而变化。最终确定在1949年4月20日。
最初的渡江南进设想
1947年7月,毛泽东开始谋划华野第一、第四两个纵队渡过长江,直出闽浙赣地区建立根据地,把战线推向国民党区域。毛泽东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文中说:
叶、陶两纵出闽浙赣,创立闽浙赣根据地。其步骤:第一步于现地休整数日……第二步,出至皖西,建立临时根据地;第三步,相机渡江至皖南,建立第二临时根据地;第四步,至闽浙赣根据地。
这是最早提出的渡江作战构想,后因刘邓大军提前进入大别山,华野第一、第三、第四、第八、第十纵队转入鲁西南后,中央军委认为在鲁西南需要重兵钳制敌人,以保障刘邓大军南下,如分散南进,对战争全局不利,故而放弃了这一计划。
蒋介石调集重兵对刘邓大军实行大规模的“围剿”,国共两军在中原地区成胶着僵持阶段。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僵持的局面,毛泽东想到了渡江作战的计划。1947年10月15日,毛泽东致电陈毅、粟裕:“六个月后(约在明年四月),你们须准备以一个或两个纵队出皖浙赣(不是闽浙赣)边区。”
毛泽东还筹划在1948年8月以前,刘邓大军在完成创建大别山、桐柏山及江汉根据地后,“决定派主力或一部渡江,创造湘鄂赣边区根据地。”
同意粟裕渡江方案
1948年1月22日,粟裕给中央军委和刘伯承、邓小平发来《对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的请示电,提出发起战略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在中原打大的歼灭战,以改变中原战局。
毛泽东接到这份长长的电报,看的很认真,有些地方都加了圈点,并送给周恩来、任弼时和陈毅传阅。中央军委在研究这一电文后,表示仍是坚持既定的渡江南进的战略决策。
之后,粟裕立即着手渡江南进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此期间,派出一个加强营和二百多名干部到皖南地区,派原皖江党委书记曾希圣带领百余名干部到皖江地区工作,派原新四军第七师参谋长孙仲德带领一批干部到江北开展工作。
但粟裕仍在深谋远虑。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思考,他认为目前还不是渡江南进的最佳时机。粟裕于1月31日给中央军委发出了一份长达二千字的电报。中央军委接到电报后复电表示同意,让他们于3月下旬出动。粟裕率领华野指挥机关和第一、第四、第六纵队及特种兵纵队北渡黄河,于2月下旬进入濮阳地区休整。
在濮阳休整时,4月18日,粟裕以个人名义致电中央军委和华东局,电报中说:
建议中原三军依托后方作战,以便得到足够的炮弹、炸药等补给,发挥现有装备之作用而大量歼灭敌人,求得在中原地区(主要战场应在豫皖苏及淮北津浦路东路西),打几个较大规模的歼灭战。
1948年4月30至5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城南庄召开扩大会议。中央书记处听了粟裕的汇报后当即作出决定,同意华野三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留在中原黄淮地区大量歼敌。
四月二十日过江
1949年,华东野战军改为第三野战军后,各兵团于3月上旬先后到达渡江作战的位置。中央军委根据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所报的渡江作战计划,初定于“三月半出动,三月底开始渡江作战。”4月1日,国民党南京政府派张治中等为代表飞至北平,与周恩来等中共代表团谈判。谈判进程一般四五日就可出结果,鉴于此,毛泽东决定三野“在四月六日左右实行夺取北岸据点(不一定包括两浦)之作战,四月十日实行渡江。”后来考虑到进行中的北平国共和谈,渡江战役的发起日期又改至4月13至14日。
可是,公历4月13日是农历三月十六日,天气情况十分不宜夜间渡江。3月27日,中央军委复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同意你们十五日发起渡江战斗及对北岸敌人的处置。”
中共中央仍寄希望于和谈成功,解放军和平渡江。4月10日,毛泽东致电渡江战役总前委:“签字时间大约在卯删(即四月十五日)左右,如果此项协定签订成功,则原先准备是战斗渡江即改变为和平渡江,因此渡江时间势必推迟半个月或一个月。关于江水情况如何,推迟渡江时间有何不利,望即告,以便决策。”
当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就水文情况致电中央军委:“每年阳历五月初开始大水,而且五月的水比七、八月还大,两岸湖区均被淹,长江水面极宽。届时,渡江将发生极大困难。”
江水大潮的汛期越来越近,大军渡江已是刻不容缓。4月16日,国共和谈第二次正式会议的第二天,中央军委致电渡江战役总前委,电文中说:“你们的立脚点应放在谈判破裂,用战斗方法渡江上面,并保证二十二日(卯养)一举渡江成功。”
渡江战役总前委4月17日复电中央军委:“我们一致认为二十日开始渡江作战,到二十二日全部投入夺取南岸的总行动,有把握胜利完成。”4月18日,毛泽东致电渡江战役总前委:“完全同意总前委的整个部署,即二野、三野各兵团于二十日(卯哿)开始攻击,二十二日(卯养)实行总攻,一气打到底”。
4月20日,国民党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当晚二十时,我中集团,在枞阳至裕溪口段,首先发起突击。”伟大的渡江战役由这一天发起。 (摘自《档案春秋》202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