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质生产力”到“高质量发展”,从“深化改革”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连日来,海外人士聚焦中国两会关键词,从中感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回升向好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亮出了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
“中国经济保持5%左右的增速非常重要,令人敬佩!”比利时中国经贸委员会主席贝尔纳·德威特说,中国企业和经济活力十足,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经济不能没有中国。一个繁荣的中国符合世界利益,将给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
过去一年,越来越多高质量外资落地中国,众多跨国企业在中国加码布局,折射出外界对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信心。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高级讲师闫黎认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这一目标是现实的。“目前全球形势复杂多变,中国重视经济发展质量,同时担当大国责任,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见证者,我非常看好中国高质量发展。”土耳其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塞尔丘克·乔拉克奥卢每年都高度关注中国两会的议题和成果。
他认为,中国正在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经济转型,依靠重点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繁荣的社会迈出重要步伐。”国际人权和社会发展协会拉丁美洲人权事务顾问戴维·洛佩斯说。
深化改革
“中国宣布的深化改革举措受到全球期待。”孟加拉国东亚中心(基金会)执行主任纳西姆·马哈茂德说,“从中长期来看,我认为中国经济将受益于目前实施的改革举措”,这些改革将通过产业升级、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高科技发展等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中国自贸区发展吸引巨大投资、带来巨大产值,令巴基斯坦巴中学会执行主任穆斯塔法·赛义德印象深刻。赛义德说,期待巴中两国能在自贸试验区合作方面建立“姊妹区”关系。“巴方可借鉴中国深化改革的经验,打造巴基斯坦的高水平自贸区,提升巴出口水平。”
新质生产力
在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在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同时,使发展更可持续、对环境更友好。“我期待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期待中国提出更多创新解决方案应对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
在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看来,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望成为“全球主要的绿色和数字投资融资中心”。中国在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等领域制造实力强劲,“我相信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也会取得快速进展”。
高水平对外开放
物流、金融、制造业、医疗……沙特阿拉伯阿吉兰兄弟控股集团踏入中国市场20年来,已成立11家涉及不同行业的合资公司。集团副董事长穆罕默德·艾尔·阿吉兰谈到在华发展规划信心十足:“全国两会提出的务实举措夯实了外资企业同中方交流合作的基础,让世界充分感受到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指出,中国努力打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完善促进贸易、投资和创新的政策,为数字技术、绿色能源和金融服务等领域提供支持,“期待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系列举措为各国发展带来新机遇,也为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动能”。
共建“一带一路”
“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背景下,中国坚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一个最佳例证就是共建‘一带一路’。”以中老铁路为例,老挝老中合作委员会常务副主席赛萨纳·西提蓬说,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为完善老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正是通过共建‘一带一路’,肯尼亚等非洲国家拥有了现代化的铁路、机场、公路和信息通信网络,水资源、农业、卫生和教育等民生项目都得以发展。”肯尼亚国际关系问题专家卡文斯·阿德希尔说。
大国外交
“中国的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德米特里·诺维科夫表示,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欢迎。
“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中国政府始终相信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将外交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罗尼·林斯表示,中国寻求合作共赢,团结广大全球南方国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摘自3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常天童 商婧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