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我到北京读研。
转眼寒假临近了,家里来信,说给我介绍了个对象,要我回家相亲。于是,这回家过年成了我头等大事。
我去北京站买车票,到了售票口才知道,去泰安的票早已卖完了。回校后,我心情沮丧,不能回家过年是多么的难过啊。
后来,我想了个办法。我拿起毛笔,在纸板上写道:本人求购一张去济南或泰安的火车票,谢谢!我的想法是,万一没有到泰安的火车票,到济南转车也行啊。我兴冲冲地来到北京站,在人流拥挤处举起了牌子。
过往的人行色匆匆,无人问津。胳膊都举酸了,终于有个中年男子走到我跟前,读着牌子的内容。
“兄弟,你需要火车票?”
“需要,你有?”我心中一喜。
“有,可我这是两张票,你要买就得全买了。这可是提前十天托人买的,每张多花了两元钱,你要买,额外还要给我四元钱。”中年男子说。
唉,不光多买一张票,又无故多搭四元钱,回个家真难!由于家里生活拮据,我平日里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更别说花这数目不小的冤枉钱了。
“行吗?不行我走了。”见我犹豫不决,中年男子等不及了。
想着家人等我回去的心情,我不再迟疑,立即掏出钱来,买下了两张明天上午十点半到泰安的火车票。
回到学校,睡了一觉后,我又心疼起钱来了。
不行!我得把多余的那张票卖出去。
于是,我又找了一块纸板,上写:本人转让一张去泰安的火车票,欲购从速。
接着,备好行李,奔向火车站。
我在火车站广场足足待了一个晚上,又累又饿,手中的票也没有卖出去。但我不死心,期待着奇迹发生。
眼看太阳高照,离列车出发的时间越来越近,一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匆忙跑来。他突然在我身边停下,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问:“你有票?”
“有,你去哪里?”我心想,有门了。
“德州。”
“噢,我的票是去泰安的,正好经过德州,你可以从那儿下车。”我解释着。
“真有票?”
“真不真,你跟我走就行,再不走就晚点了。”我不由分说,拉着他就往进站口走。
上车,落了座,我们便交流起来。
“我们是老乡,缘分啊。”
“是啊,多亏了你。”
“你怎么来得这么晚?”
“原本计划明天走的,今天事办得顺利,就想回家了。没买到票,真巧,碰到你了。”他说完抱了抱拳。
“不客气,大哥忙什么?”
“跑点生意,瞎忙瞎忙。”他乐哈哈地答道。
“还是忙了好,现在都开放搞活了。”我随声附和。
“你呢。”
“我上学呢,一名穷学生。”
“你怎么会有两张票呢?”
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讲给他听。“好兄弟,我把票钱给你。”大哥把钱递了过来。
“你只给我到德州的票钱就行。”我要把多余的钱退给他,他说什么也不要,两人推搡起来。我态度十分坚决,不让别人吃亏是我的做人原则。大哥拗不过我,只好收下。
一路上,我们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势。可是我不争气的肚子却不时地叫着,细心的大哥听得清清楚楚。
到德州站了,大哥飞快地下了车。不大一会儿,大哥敲着我紧靠的窗户,我以为他落了什么东西,刚把窗户打开,一只扒鸡就塞了进来,“好兄弟,提前给你拜年了,祝你一切顺利!”
我想还给他,可他已经跑远了。
扒鸡香味扑鼻。到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吃得最香的一次美食。那珍贵的香味在我心里足足飘了三十多年。
那时除了写信发电报,没有任何联系方式。茫茫人海,只见过一面的大哥,你还好吗?
协办单位:广东省小小说学会、河南省小小说学会、陕西省精短小说研究会、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创作基地、东北小小说创作基地、北京键川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