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

花灯调

作家文摘 2024年03月12日 ·刘庆邦·

  过了元旦,向家明重新在高远村出现,村民们又看到了向书记活跃的身影,又听到了向书记好听的声音。他们奔走相告,向书记回来了,向书记又回来了!他们看见,向书记穿了一件新的、大红的羽绒服,脖子里搭着一条长长的、金红的羊绒围巾。在往年的春节团拜会上,村民们在电视上看到一些艺术家,戴的就是这样的围巾。他们的向书记,难道也要给大家拜年了吗?他们听见,向书记的声音还是那样清脆、明亮,一开口就像唱歌一样。他们都知道,向书记爱唱歌,快过年了,向书记要给大家唱山歌听吗?反正向书记的精神头好得很,简直就是春风满面,哪里有一点生过病的样子呢。

  他们哪里知道,向家明这次得的病,是积累已久的肾结石脱落,堵塞了泌尿系统,造成了肾积水,发炎,持续高烧。急救车把她送到市里医院时,她已经人事不省,处在昏迷状态。市医院做了抽水、消炎、退烧等紧急处理,由郝思清做主,把她转送到省城医院接着抢救。她在省城的医院住下来,做了手术后又住了一个星期,才总算把命保住了。据主刀做手术的主治医师说,如果患者再晚到医院一会儿,就有可能造成肾积水崩溃,人的整个身体崩溃,再抢救就难了。

  向家明这次发病在工作现场,没有隐瞒住。在她住院期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纪检委党组书记,还有区委书记江世成等,都先后去医院看望她,慰问她。

  丈夫郝思清一直在医院陪护她。病情好转之后,她又开始跟郝思清说笑话。拿高远村的路作比,原来人的身体里也有路呢。以前高远村的路有石头挡道,哪儿哪儿都不通。高远村搬开了石头,修通了路,就一通百通。不料人的身体里也有石头,石头挡了道,一堵百堵,同样很麻烦。现在好了,她身体内部的石头被拿掉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石头捣鬼了。郝思清说:高远村修好了路,路上就可以跑汽车。你身体里的绊脚石搬掉了,以后是不是也可以跑汽车呀?向家明说:何止是跑汽车,我看跑动车都可以。

  这天是阴历的小年,向家明和村里的两委会,要在村里的文化广场上举行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大活动。活动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庆祝高远村脱贫摘帽;二是为每户脱贫的村民颁发脱贫证书;三是上演一台文艺节目。省里的脱贫攻坚验收团那两天验收之后,并没有当场说明验收结果如何。他们回去后,经过讨论、汇报,才郑重确认,高远村在2018年年底,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可以摘去深度贫困村的帽子。这个确认,由省委脱贫攻坚办公室形成正式文件,才由省里通知市里,市里通知区里,区里通知草厂镇,草厂镇通知高远村。一步跨越千年,高远村由过去的“刀耕火种”,变成了现代农业,由“高山孤岛”变成了美丽乡村,是应该用证书证明一下,是值得庆贺一下。

  天气华美,阳光明丽。上次下的那场雪差不多化完了,只在青山的背阴处还留有几块残雪的圆白,像探照灯一样照着蓝天,照着白云,烘托着会场的宏大气氛。会场上悬挂了红布金字的横幅,上书“热烈庆祝高远村实现脱贫”。会场前方布置了主席台,会场周边挂了一些彩旗和彩灯。五星红旗早早地升起来了,在迎风飘扬。

  区委书记来了,区长来了。镇党委书记来了,镇长来了。村民们从四面八方向村里的文化广场鱼贯进发。全村四百多户脱贫的村民,都要派代表到会议现场领取证书。无须领取证书的村民,也乐意去会场看看节目,感受一下气氛,享受共同的欢乐。这里以前没有庙会,这次他们像是去赶庙会。这里以前没有形成墟日,这次他们像是集体赶墟。几十年来,高远村很少有这么多人集中在一起,是脱贫的庆典,像号角一样,把成百上千的村民召唤到了一起。还不到上午十点,文化广场上已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热气腾腾。今天是小年,还不是大年,但人们已穿上了过大年的新衣服,戴上了过大年的新帽子,露出了过大年的新表情。他们不是来一个代表就完了,有的还带了老婆孩子,几乎是全家出动。没有人让他们带鞭炮,不少人却自发地带来了,一来到文化广场外围,他们就燃放起来。

  有人看到了商机。爆玉米花儿的来了,在篮球场那边爆开了玉米花儿。每爆一锅子玉米花儿,都会发出砰的一声响,跟礼炮的声响也差不多吧。做棉花糖的来了,他们用机器把糖扯成白色的糖丝,缠绕在竹扦子上,形成一个蓬松的球状,棉花糖就做好了。卖充气塑料玩具的来了,他们往薄薄的彩色塑料里充进了氢气,一个个动物的形状就鼓胀起来:有鲤鱼,也有天鹅;有小狗,也有孔雀。每一种动物都用细细的绳子牵着,在空中升腾起来,实现了水中动物和天上动物的交汇,陆地动物和两栖动物的联欢。有当爷爷的给孙子买了一条大鲤鱼,孙子在地上跑起来,红色的大鲤鱼在空中也游起来,好像要去跳龙门一样。

  齐天星来了,他再也不穿破烂衣服,穿的都是新衣服。褚大鹏来了,还没喝酒,他脸上已是满面红光。王安新扶着奶奶来了,奶奶拄着一根新买的龙头拐杖,走走停停,好像看啥都看不够。奶奶絮絮叨叨,老说一句话:谁死谁亏,活着真好。奶奶这样说,是因为在去年秋天,王安新的曾祖母去世了,是村里帮着安葬的。奶奶还对王安新说:你爸爸啥时候能回来看看就好了。那个女哑巴来了,她今天破例没有背背篓,头发梳得光,脸上搽得香,还在鬓角上插了一朵红绒花。她逮谁跟谁笑,两只眼睛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韩虎骑着电动自行车来了,后座上坐着他妻子。韩虎看见有人在卖烤香肠,说是台湾香肠。他上来就给妻子买了一根。妻子小钱没有马上就吃,她拿着香喷喷的香肠左看右看,一副很得意的样子。

  让向家明没有想到的是,卫爷爷的女儿卫国梅回老家来了,卫爷爷带着他女儿也来到了会场。他们穿过会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要找向书记。他们把忙碌的向家明找到了,向家明一眼就认出了卫爷爷饱经沧桑的女儿,她说:终于回来了,亲人们终于团聚了,真好真好,欢迎欢迎!卫国梅眼里噙满了泪水,她的嘴唇在颤抖,脸上的肌肉在颤抖,连牙齿似乎也在颤抖,却说不出话来。她倘若一开口,一定会泪水倾盆,哭得一塌糊涂。

  向家明赶快劝她:别哭别哭,今天是大喜的日子,高兴的日子,你们先参加会议,开完会看节目。咱们找机会再说话。

  前两天,向家明专门联系了市文联的主席,希望文联支持一下高远村的庆祝活动。文联主席当即表示,这是他们应尽的义务,一定大力支持。由文联主席带队,文联系统来了诗人、画家、书法家,还有男女青年歌手。诗人准备为高远村写诗歌,画家要为高远村画图画,书法家准备为高远村的村民写春联,歌手当然要登台一展歌喉。别看歌手外面穿着羽绒服,其实他们已经化好了妆,穿上了演出服装,单等演出一开始,他们把羽绒服一脱,即可登台亮相,放声高歌。

  省里的记者来了,市里的记者来了。那些记者,有报社来的,有广播电台来的,有电视台来的,也有网络公司来的。不同媒体的记者,手持的采访工具各不相同。庆典还没开始,各路记者的采访工作却已经开始进行,他们在文化广场的人群中穿梭,把不善表达的村民们追得有些乱躲。          (选载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