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天后

作家文摘 2024年07月05日 ·欧阳华丽·

  义章多奇人,孙如男算一个。

  孙如男人如其名,整天欢蹦乱跳,踢天弄井。她父亲是县京剧团的团长。在剧团,她不但喜欢看戏,还喜欢看演员们排戏,在一旁一招一式地学,有模有样。

  有时团里演《美猴王》,舞台上的“小猴子”数目不够时,就把她拉到台上去。她倒也不怯场,抓耳挠腮,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把小猴子演得活灵活现。

  也是,孙如男的家在莽山脚下,猴王寨旁,猴王寨的猴子数不胜数,从小就是她的乐园。她只要上山,就会在兜里带不少好吃的,分发给众猴儿。猴子怎么抓她手上的零食,抓住以后怎么吃,它们如何一蹿一跃,一抓一挠,她都熟稔于心,学得分毫不差,人人都笑她活脱脱是猴王寨跑出来的小猴子。

  只是谁也没想到,人长得人疼,声唱得中听的孙如男,长大后竟想学猴戏。父亲劝她,你看你挺漂亮一女孩,如果整天一副鹰眼、龙身,鸡脚的形象,表演抓耳挠腮、挤眼缩脖,有什么好。在旦角中选一个吧,青衣、花旦、武旦,都行。再说,从古至今哪有过女猴王?

  可孙如男振振有词,猴子都有母的,猴王怎么不能有女的?

  没办法,父亲只能送她到省艺校去深造。

  两年后,孙如男学成归来。第一次上台演《美猴王》她身手灵动,念打得法,一炮而红。年年春节,剧团大演,初一没有《美猴王》,初一电影院人挤人;初二没有《美猴王》,初二的狮子、长龙舞得热闹;单等初三《美猴王》一登台,电影院、舞狮的、耍龙的、说书的,便收了场,他们知道,开场也是观众寥寥无几,何况自己的戏瘾也抑制不住。孙如男幕后一叫板,掌声便响,千声锣,万声鼓,她借道具弹板,飞身上台,在高空完成前空翻,继而稳稳落地,全场顿时爆发满堂彩。立定后亮相,手中的金箍棒刹那间舞得上下翻飞随心所欲,观众看得眼花缭乱,叫好声不断。一场戏下来,孙如男带着观众一起上天宫,闯地府,打妖精,斩狂魔,让人大呼过瘾!

  毫不夸张地说,那些年《美猴王》就是剧团的上座率。可惜的是,到了九十年代末,随着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剧团陷入困境,难以支撑下去,很多演员不得不自寻门路甚至改行。孙如男还想演《美猴王》,父亲便带着她来到了省京剧院。省京剧院的领导和不少同仁听说过这个女“美猴王”,但没看过她的戏,便让她演一场试试。说是演一场,实则是折子戏《大闹天宫》。

  演出那天并不卖票,但剧院的领导和有些名望的演员都到了,孙如男知道,都是行家,要留下来只有豁出去了。

  一记大锣“苍”一声,孙如男踩着“登云步”上场,她身手矫健,打“飞脚”过桌子,按桌面翻“虎跳”到台中间,品御酒,尝蟠桃,一招一式入木三分,透露着一股似人非人、似猴非猴的机灵劲儿。

  前面都很顺当,可当她拿过金箍棒时,心下一惊,暗叫不对劲,这根棒不但长过她的身高,还很沉,根本不是舞台上正常的分量。但她什么也没说,咬紧牙关,和天兵天将开打。

  行家都知道,演美猴王是很不容易的,比如,美猴王身上的衣服,里面要穿上水袖、胖袄,再加护领,外面再加衬、大靠、金甲,一套行头下来,得十几斤重。头上还要戴紫金冠,上面还有猴王的翎子。带着这一身装备翻跟头、打斗,对女孩子的体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今天再加上这根又长又沉的金箍棒,对身量纤纤的孙如男来说是内外交困。不过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她的表演,跟那些武艺平平的天兵天将对打时,她儿戏一般地应付、过招,伸脖缩颈,颇有喜剧效果,当哪吒、二郎神等劲敌上场时,她就用了“裹、翻、劈、砸、点、崩、挑、截、缠、绕”等十余种棒法,耍出了“混元花”“车轮花”“倒提柳”“地躺棒”等花式技巧,威风凛凛,赢得下面一阵掌声。

  最令人拍案称奇的是,就在即将开场时,领导突然接到电话,说,舞台特效师因路上堵车,无法及时赶到剧场;没有特效师的烟雾效果,可台上美猴王的身上却自始至终都漾着一股袅袅仙气,人到哪,仙气便跟到哪,飘飘渺渺,若隐若现,若即若离,令观众仿佛置身亦真亦幻的仙境。

  最后,随着一个筋斗云,美猴王扛着沉重的金箍棒,带着那一缕轻盈无比的仙气,又高又飘,一下翻进了后台。剧院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院长一拍大腿,绝,这个人我们要定了!

  谢幕时,孙如男许久未出来,父亲感觉不对劲,连忙赶到后台,却发现女儿脸色苍白,累倒在地。

  原来为了演出效果,孙如男每次上台都要吸一些吐烟花粉。吐烟花在莽山甚至是植物界都属特立独行的存在,每到花期,一缕缕的青烟,就会从一朵朵花蕾中喷散出来,如“吞云吐雾”。孙如男每次上台都会将吐烟花特制的花粉,如吸烟般吸入一些,然后在表演时一点一点吐出,这是她的绝活。今天舞台特效师没来,她吸了平时的三倍,以至心力交瘁,差点窒息!

  京剧院的领导听说了缘由,百感交集,院里演美猴王的男演员更是抑制不住眼眶泛红。

  后来不知谁开了个头,戏迷们从此人前背后管孙如男叫“美猴天后”。孙如男听说了,也不喜,也不恼,干脆拿它当了自己的艺名。  (原载《胶东文学》2024年第7期,原刊责编:邵明媚)

  协办单位:广东省小小说学会、河南省小小说学会、陕西省精短小说研究会、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创作基地、东北小小说创作基地、北京键川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