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到解放

保定的谍战传奇

作家文摘 2024年07月19日 ·上官诗媛·

  1943年的李英儒

  20世纪50年代,《野火春风斗古城》风靡一时。作品再现了1943年前后保定地区的我党地下工作者险象环生的斗争经历。其实,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我党在保定的地下斗争远比小说里写的更惊心动魄。

  策反伪军上校

  王溥,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九一八事变后,他进入东北军马占山部任少校副官。

  1932年,马占山为保存抗日实力率部暂降日军,王溥由此成为一名伪军军官。但他内心十分煎熬。1936年,王溥随伪军部队移驻关内,担任伪平汉线警防队三纵队第六区队上校区队长,驻地在保定。

  1938年初,王溥率部首次与八路军遭遇。八路军向伪军喊话,表明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喊话引起王溥的共鸣,他命令部下不许对八路军开枪。

  这支伪军的举动引起我军的注意。保定地下党组织开始派人与王溥秘密接触。接触后,党组织发现,王溥为人朴实,不贪钱财。于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决定,派遣同是东北籍的晋察冀军区敌工部部长厉男再次接触王溥,秘密策反。

  6个多月的接触后,王溥下定决心,待时机成熟时率部起义。1938年8月23日,监督区队的日本顾问应召回北平开会。王溥决定抓住这个绝好时机,秘密起义。当天晚上,随着王溥一声令下,1800多人的队伍高举义旗反戈抗日。

  聂荣臻对厉男等保定地下党在此次策反行动中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后来,保定籍作家李英儒把这段惊险的故事写进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中。

  保定地下工作网

  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李英儒描写了以厉男为原型的小说主角杨晓东参与保定地下党活动的许多细节,这源于他的亲身经历。

  1942年5月开始,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五一大扫荡”。为继续敌后游击战争,冀中区党委选定李英儒潜入保定,开展情报工作。

  进入保定后,李英儒与隐蔽在城中的地下党员张勃、白力行、郭濯等取得联系,建立了保定地下党党支部,李英儒任支部书记。李英儒的妻子张淑文也加入组织,担任交通员。

  他们以保定的住处作为联络点,建立了情报站。之后,李英儒托关系进入保定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传递情报,打击敌人。1944年夏,李英儒遭敌追捕,被迫撤离保定,在城外继续领导城内的对敌斗争,直至抗战胜利。

  在保定城中,像李英儒一样的地下党员还有很多。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冀中区九地委敌工部派遣崔耀堂进入保定,先后发展党员8名,并建立支部。同年,冀中军区七分区敌工部成立保定敌伪军工作小组,先后向保定派遣百余人(包括在城内发展的),保定城中的地下党组织不断扩大。

  1942年9月,在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城委会领导下,冀中区党委设立城市工作部(简称城工部),派遣大批地下工作者潜入保定。这一时期,中共领导的地下党织就一张细密的保定地下工作网,他们所做地下工作从抗日战争一直延续到解放战争。

  热血忠魂

  1944年夏,张淑文在家里抄写文件,突然听到了急促的敲门声,来人匆忙告知她,敌人发现了这处情报站,让她赶紧撤离。张淑文马上转移到城外亲戚家,才躲过这次搜捕。上门送信的人,正是李英儒党支部的地下党员张勃。

  1942年,冀中区九地委敌工部派遣张勃潜入保定。他打入河北省伪保安司令部参谋处任上尉参谋。日本投降后,他潜入国民党军统内部,任军警宪特联合稽查处少尉外勤督察。几年时间,张勃利用合法身份,掩护、营救了白力行、李英儒等党员干部和进步人士,还多次向党组织传递情报。

  保定解放前夕,考虑张勃身处险境,组织上指示他撤离保定。张勃却再三向组织申请留了下来。1948年10月10日,张勃在家中设宴,意图劝降军统特务杨仁卿,不想被杨仁卿出卖。在狱中,张勃遭到军统特务的多番审讯,始终保守党的机密。11月16日,受尽酷刑的张勃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安排一批地下工作人员打入国民党第十一战区长官部(即后来的保定绥靖公署)。他们中,有一处少将处长谢士炎、军法处少将副处长丁行、二处少校参谋石淳、三处少校参谋代理作战科长朱建国以及北平第二空军司令部情报科中尉参谋赵良璋等。他们利用公开身份作掩护,获取了有关敌人的兵力部署、作战计划等机密情报。

  1947年9月,由于我党北平地下电台在向党中央发报时被敌人发现,谢士炎、丁行、石淳、朱建国、赵良璋等人在此事件中相继被捕。1948年10月19日清晨,敌人以“颠覆政府”的罪名,对谢士炎等5人“执行极刑”。临刑前,赵良璋在诀别信中写道:“我是带着勇敢与信心就义的,我虽倒了,但顽强的性格仍使我精神永不灭亡。”   

  (摘自6月20日《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