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越来越多超市刮起“食堂风”。7月9日,记者在物美中关村店的便民食堂看到,餐区入口处标着自助餐分两档:一档是13元的碳水自助餐,提供炸酱面、西红柿鸡蛋面等面食;一档是19.9元的自助正餐(见图),包含60多种菜品。
在附近上班的白领张女士告诉记者:“听说这里19.9元就可以吃到一份自助餐,还有蛋糕和水果,就和同事来尝尝鲜。”
不只是物美,记者发现,位于北京太阳宫凯德MALL内的华联超市也设立了快餐档口,有二三十种现炒菜品可供选择。实际上,早在今年初,一些城市的超市里就出现了便民食堂服务,例如永辉超市在福建福州开的店,快餐主打现炒现做、自助自选,大概有20多个菜品,约15元即可管饱;而在浙江开的店,主打“论斤称重”,其中尝鲜价为每两1.98元。在广州市的盒马门店,同样可以看到平价快餐服务,据了解,盒马总共上线近百款平价快餐,每天推出20多款。
早在2017年,就有不少超市跨界引入过餐饮业态。比如盒马鲜生当时就选择将餐饮服务嵌套在门店中。同一时间,永辉超市对标盒马鲜生也推出了“超级物种”,向消费者提供食材现场烹饪的餐饮服务。超级物种的门店数量曾一度增长,然而其后闭店的消息不断。
与此前不同的是,如今新亮相的超市平价食堂更接地气,客单价相比于以前也明显下降。在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看来,目前传统超市大卖场模式正在呈现疲态,很多传统超市都在尝试优化线下门店的消费场景,融合多种业态。引入平价食堂,是超市品牌转型升级的另一种尝试。
超市增加食堂业务能否具有持续的吸引力,十分考验商家的研发能力。“消费者不仅追求性价比,也追求口味和品种,食堂需持续研发新菜品,而这需要很大的投入。”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认为,超市便民食堂要充分评估自己的盈利能力,才能持久经营。
(摘自7月15日《中国消费者报》 王小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