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拉克夫品味咖啡

作家文摘 2024年07月19日 ·杜 京·

  波兰之行,我来到南部城市克拉克夫欧洲最大的中心广场——雷涅克格尼罗广场,与同行的朋友曼君在广场附近的露天咖啡厅对坐,喝一杯咖啡,品一块蛋糕,身边有鲜花音乐相伴,心情极爽。

  从小受父母的影响,我对咖啡情有独钟。记得那时每到周末,爸爸妈妈把我和弟弟从部队幼儿园接回来,全家四口就直奔大院礼堂门口的军队俱乐部,吃冰淇淋,喝美味咖啡。周日,爸爸妈妈还带我们去喝法国咖啡,有时候去喝越南咖啡。于是整个星期,仿佛我都会闻到一股咖啡的特殊香味儿,从那时起,我就对咖啡有了一种特殊的情结。所以一旦有时间出国或出差时,我喜欢走进各种各样的咖啡厅,要一杯咖啡品尝起来,放松自己的心情。

  我喜欢一种曼特宁加巴西的咖啡,这是将两种咖啡调制在一块,少加糖和奶。喝的时候,把咖啡倒入精美的咖啡杯,八成满即可。上面轻轻的倒上些牛奶,不用搅拌,让白色的牛奶漂浮在黑色的咖啡上,白是白,黑是黑,很像我追求的做人准则一样,黑白分明,是非清楚,丝毫不许含糊。

  在意大利语中,Espresso意思是“立即为你煮”。后来我才慢慢悟出,对于爱咖啡的人来说、爱生活的人来说,Espresso也许不仅只是一杯咖啡,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喝咖啡中也增长些知识。一次我到北京首都机场接一位从台湾来的朋友,飞机晚点,我很自然地走进了星巴克,找一个靠边的圆桌,叫了一杯卡普奇诺,这种咖啡好像是意大利修道士戴的头巾,所以它名为卡普奇诺(加奶油块的咖啡),再加上柠檬汁、肉桂末,味道极好,所以我好像每次都点这种咖啡。

  在莫斯科我品尝过一种热的摩加加巴咖啡,这是一种典型的俄式咖啡,特色就是将加了巧克力的咖啡再放入可可、蛋黄和少量的牛奶,喝起来味道也不错。

  在波兰各地,咖啡店很多,爱喝咖啡的人也不少。在波兰驻华使馆文化处工作的万山(Mariusz jezierski)告诉我,在波兰,300多年经久不衰的咖啡文化延续至今。当然,也许波兰人与咖啡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因此,传说往往会比历史更加受人青睐。

  1683年,土耳其人退却后,在维也纳城外丢弃了无数袋尚未烘烤过的咖啡豆。维也纳人以为是骆驼饲料,只有两个人稍微懂一些这玩意叫咖啡。其中一位是波兰人,名叫克尔斯茨基,另一位叫狄奥多特,是亚美尼亚人。他们都是被奥地利军队派到土耳其后方执行公务的士兵。克尔斯茨基因效忠皇室有功,被赐予“骆驼饲料”作为奖赏。聪明的他将咖啡豆烘烤干磨成粉冲泡之后,邀请了维也纳朋友到他创办的“蓝色瓶子咖啡店”品味咖啡,小小的咖啡店名声鹊起,后来,咖啡就这样被他传入了波兰,成为17至18世纪波兰贵族们的新宠。达官贵人们喜欢在咖啡里加少许的糖和淡淡的奶,香气扑鼻,渐渐波兰喜欢喝咖啡的人越来越多。

  万山回忆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波兰的经济水平不算高,人们生活还不富裕,但是家里的咖啡从未断过。他从4岁起便开始喝咖啡,品一口,好奇妙,有点苦又很香,从此他竟然对咖啡着了迷。每天他都要到厨房为父母冲几杯咖啡,然后与父母围坐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在万山看来,许多波兰人倒不在乎喝什么咖啡,而在意一种亲情氛围。

  克拉克夫城市的“心脏”、用石材建筑的广场令人着迷,无论白天还是傍晚,都吸引了世界各地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这里数十家咖啡馆让人流连忘返。在一杯咖啡里意犹未尽,在一壶绿茶中屏息静品。坐在在克拉克夫中世纪古老的广场,品尝美味咖啡与同行聊天,真是找到了一份轻松和惬意。  (摘自《我,文化波兰》,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