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里的海德格尔”离厂后

作家文摘 2024年07月19日 ·周程祎·

  近日,《海德格尔导论》出版,简介称,这是一部在英语世界较著名的研究海德格尔的入门著作,中译本诞生于每天工作12小时的流水线工人之手。

  2021年,因为思考海德格尔,90后农民工陈直(见图)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他被称为“工厂里的海德格尔”。但争议也开始出现,不少人批评他“不务正业”“读错了书”,没有学会“爱具体的人”。时隔三年,“工厂里的海德格尔”已经离开工厂,来到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担任期刊编辑。他被哲学家齐泽克写进新书:

  我们应该庆祝像陈直这样的奇迹——他们证明了哲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哲学可以突然中断我们日常生活的进程,让我们产生困惑……今天,我们应该说:让一百个陈直研究哲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摆脱我们不幸困境的出路。

  陈直并不是一名典型的农民工。1990年,他出生于江西赣州,2008年考上杭州一所二本大学。由于醉心哲学,他多门科目考试成绩不及格,大三时被学校劝退。退学后,他想到的只有打工这一条路,并相信在工作中也可以进行思考,于是决定进厂。

  起初,他没觉得四处打工的状态有什么不好。然而,“逐渐地,我感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被剥夺殆尽,无法再阅读和思考”。更糟糕的是,在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下,他还出现了口吃。陈直尝试赚更多钱,但都没什么结果。在失望中,他慢慢接受现状。有三年时间,他几乎没翻过哲学书。

  时间到了2021年。“我还是不能满足这样的境况。”最初阅读和思考哲学时的憧憬再次涌上心头,“渴望获得清晰、确定、必然的真理,渴望认识真正的自己,渴望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于是他重新拾起哲学,专注阅读海德格尔,并决定翻译海德格尔研究专家理查德·波尔特的《海德格尔导论》。初稿完成后,他在豆瓣上发表了部分段落,询问网友能否以此作为“同等学力”证明入读大学。这引起媒体关注,他以“思考海德格尔的农民工”身份火了。

  众声喧哗中,有人真心想帮助他。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李凤奇就是其中之一。他向陈直抛出橄榄枝,表示愿意为他提供校刊编辑的岗位。2021年底,经过面试等流程,陈直顺利入职,和妻子小赖一起搬到石家庄,孩子则留在江西老家,由母亲照顾。

  新家有四五十平方米。在校领导的关照下,他不用付房租,只需承担水电煤气费用。他现在每天早上8时上班,下午5时下班。周末或节假日,他会去学校图书馆看书。他拥有了过去最稀缺的东西:闲暇。

  这三年来,陈直的生存方式和精神生活确实因哲学发生了改变。更稳定且轻松的工作,新书首印6000册全部售完,出版社又加印了3000册,家人的认同、思考的深入……但经济压力始终困扰着他。编辑工作薪资不高,做翻译性价比也很低。他和学校签了三年劳动合同,还有半年就要到期,有可能不会续聘。接下来要去做什么?还是回工厂吗?2023年,陈直注册过一个外卖骑手账号,想靠兼职多赚点钱,但他很快发现这会占据太多时间,而宝贵的时间应该被用于哲学。

  和许多不思考哲学的人一样,“35岁焦虑”同样在他脑中徘徊。但陈直终究在行动着。他正在翻译一本名为《批判现象学的50个概念》的书,顺利的话明年就能出版。   (摘自6月27日《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