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到1989年,考古人员在亳州城南、城西南和涡河以北的地区,抢救发掘了近20座东汉墓葬,其中就有曹操一族的宗族墓,曹操的祖父、伯公、父亲、长女及其他一些族人都埋葬于此。而就在这片墓葬群里,竟然藏着一堆来自千年以前的“小作文”。
在元宝坑1号墓里,光是刻着字的砖就有237块,内容大部分都是墓主生平或吉祥话,只有一块石砖格外不同。这块砖上刻有26个字:
王复,汝使我作此大壁,径冤我,人不知也,但抟汝属。仓天乃死,当搏(或作“车若”,指车裂)!
翻译过来就是:王复,你害我被罚到这里来砌墙,冤枉得我好苦!没有人知道我的冤屈,我只能在这里揉泥巴、盘砖头。等到改天换地的那一天,我必定要拼死一搏(或“我一定要把你车裂”)!
这块怨气冲天的石砖被称为“仓天乃死”砖,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也是在曹操宗族墓中,出土了一块“岁不得陼”砖,上面有一首五言诗:
岁不得陼。人谓作壁乐,作壁正独苦。却来却行壁,反是怒皇天。壁长契。
直译过来就是:你以为砌墙很快乐吗?我孤零零一个人真的很痛苦。每天跑前跑后,让我忍不住要咒骂皇天啊(也有说法认为,应当翻译成“这将引起上天的愤怒,降罪于让他干活儿的人”)。
除此之外,其他砖石上的“帖子”还涵盖了各种不同的主题,如:
“牛头也曹君”“成壁但冤余”。(曹氏你个牛头马面,虽然被罚来替你造墙壁,但我们是冤枉的!)
“作苦心丸”“掩辛间,五内若伤,何所感起”“为将奈何,吾真愁怀”。(真是愁死人了。)
“了忽焉”“当奈何”“顷不相思”(日子一天天过去,这可怎么办啊?什么时候能回家呢?)
“自砖出之安□何等看子大宅□无可食”。(有钱人住着大宅院,却不给我们饭吃,今天又得饿着肚子干活。)
“日夙且休干。”(白天干完晚上还得加班,人都快累散架了。)
“吾本自平原自姓为张。”(我姓张,原本是平原人,被迫到近千里之外的谯县来搬砖。)
刻下它们的都是什么人?
东汉末年,中原地区由于战乱和日益猖獗的土地兼并,农民被迫成为流民。而另一部分则是苦役犯。他们曾经是官员及其家眷,因为家主获罪。和平民百姓比起来,他们的文化水平更高,运用文字来表达个人感情的意识也更强烈。
(摘自7月10日“国家人文历史”澎湃号 易璟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