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6月15日,冰心和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时的合影,三排左一是谢为杰
姐弟诗缘
冰心原名谢婉莹,有三个弟弟,谢为涵、谢为杰、谢为楫。冰心与三个弟弟的关系特别好,称他们是“灵魂中三颗光明喜乐的星”。其中,关系最为特殊的是谢为杰,“二弟为杰从小是和我在一床睡的。那时父亲带着大弟,母亲带着小弟,我就带着他”。
因为冰心的原因,姐弟之间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学氛围。因为年龄相差较大,冰心常常要带着他们,帮助他们学习功课,领着他们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俨然是个小先生。冰心把自己读过的书拼来凑去地编撰起来,讲给弟弟们听,“也能使小孩子们,聚精凝神,笑啼间作”。而这三个弟弟成了冰心最早的听众和读者。
1923年,冰心去美国留学,“我的弟弟们和他们的小朋友们,再三要求我常给他们写信,我答应了,这就是我写那本《寄小读者》的‘灵感’!”可以说,冰心在儿童文学上的成就最早得益于她的弟弟们。
这三个小孩也在姐姐的影响下,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取了同姐姐“冰心”一系的笔名,谢为涵取的是“冰仲”,谢为杰取的是“冰叔”,谢为楫则取为“冰季”。
谢为杰用冰叔的笔名在当时的《晨报副刊》上发表文字时,还是个中学生。他的哥哥冰仲很赏识他的才华,称赞他的诗歌“含着天真烂漫的光和热”(冰叔《杂诗》),而冰心也说他以后会成为诗人。谢为杰的诗受冰心的影响很大,基本上就是学着“繁星体”写的。
“可怜的杰”
1926年,谢为杰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他慢慢开始“移情别恋”,喜欢上化学。
谢为杰在燕大读书期间,冰心已从美国归来,与丈夫吴文藻一起在燕大任教,于是谢为杰常常到姐姐家吃饭,他们的文学交流是很多的,也经常参加文艺活动,但他还是没有走到文学的道路上去。
兴趣上发生大的转向,跟冰心的母亲去世有关,因为谢为杰“偎倚慈怀的温甜的梦”碎了。毕业前夕,他在塘沽永利工厂实习,其时母亲已经病重,但家人为了不影响他,便没有告诉他母亲的病情,以致他兴高采烈回到家中时,迎接他的是“惊痛骇疾的惨状”。谢为杰或许突然感到,他深爱的文学和艺术在死亡面前不堪一击,只会为他徒增伤感。
因为这件事,冰心非常愧疚,称二弟是“可怜的杰”。
受侯德榜赏识
当然,真正影响谢为杰人生转变的,还有著名化学家侯德榜。谢为杰在燕大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系主任威尔逊很赏识他。1929年,威尔逊带学生去塘沽永利工厂实习,见到了时任永利总工程师的侯德榜,侯德榜也非常赏识谢为杰。后来,谢为杰的学士和硕士论文都是在侯德榜的指导下完成的。谢为杰毕业后,侯德榜还推荐他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继续攻读化学博士。
当时永利铔厂正在建设之中,侯德榜刚好在美国洽购铔厂的生产技术与设备,便聘用谢为杰为实习员,安排他同章怀西、侯虞箎、杨运珊一起,到美国的一些化学工厂实习了两个月。1935年回国后,谢为杰便加入了永利,任南京铔厂硝酸车间主任,一年后升任值班技师。
因战火蔓延西迁,谢为杰随永利来到了四川,并成为永利寻找新基地的主要调查人员。此时的谢为杰已经是一名成熟的化工专家。谢为杰后来曾经担任永利川厂技师、技师长、厂长,参与了闻名世界的“侯氏制碱法”的研制发明。抗战胜利后,谢为杰到了永利宁厂(南京)任技师长,1956年后到化工部工作,1986年1月在北京逝世。
(摘自《同舟共进》2024年第5期 龚静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