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冠军入职高校

作家文摘 2024年07月23日

  7月16日,记者从浙江大学人力资源处获悉,著名泳将傅园慧(见图)入职该校公共体育与艺术部,将负责游泳课程教学等工作。

  此前,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已有3名世界冠军任教,分别是曾在多届世界杯获得7枚金牌的前国家皮划艇队队员许亚萍,羽毛球世界冠军韩呈恺和健美操世界冠军寿旻超。

  记者梳理发现,已有不少世界冠军入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担任高校公共体育部教师。

  既开公共课也带校队

  曾获7次世界冠军的乒乓球运动员刘伟退役后在北大完成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习,2003年入职北大体育教研部,现任体教部教授。她创办北大方正乒乓球俱乐部,探索边读书边打球、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优秀特长生。2022年,她在北大推出“冠军讲堂——体育文化与创新精神”公选课,邀请多个项目的冠军和体教领域专家学者分享奥运精神和人生感悟。

  据报道,包揽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全运会“全满贯”的丁宁入职北大,任体育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开设乒乓球课程。

  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人文清华讲坛”2021年10月发布消息:乒乓球世界冠军刘国正入职该校体育部。

  中山大学官网显示,该校体育部师资队伍有4名奥运冠军,分别是罗微副教授(雅典奥运会女子跆拳道冠军)、张洁雯副教授(雅典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冠军)、焦刘洋副教授(伦敦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冠军)和杨伊琳讲师(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冠军)。除教授公共体育课,她们还分别担任学校跆拳道队、羽毛球队、游泳队、健美操队教练,带领校队取得骄人成绩。

  此外,2022年6月,女排世界冠军队成员张晓雅宣布入职四川大学。据福建工程学院官网消息,另一名女排世界冠军队成员林莉2022年入职该校,任体育教研部副教授。

  传授技能更传播体育精神

  “从世界冠军到高校教师,需要经历很大的身份转变,要有从零开始、虚心学习的心态,思考如何把体育精神迁移到教育工作中。同时,体育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文化、历史、科学等多领域知识的融合。”浙大公共体育与艺术部副教授许亚萍说。

  许亚萍2011年进入浙大任教,在国内高校中最早开设了皮划艇、皮艇球、桨板瑜伽、赛艇、水上安全救援等综合性水上通识必修课,向学生宣扬奥林匹克精神和“勇气、探索、冒险与创新”的海洋文化。她提倡“体育+”理念,鼓励学生将所学专业与体育结合,如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探讨如何用无人驾驶技术保障水上运动安全,医学生分析运动对人的机体的影响等。

  “每个人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人人都可以是冠军。”在“冠军讲堂”公选课上,刘伟鼓励学生从冠军们的成长历程中感受他们的拼搏和顽强,将体育精神、冠军精神转化为学习和生活的力量。目前,“冠军讲堂”12位嘉宾老师的拼搏故事已汇集出版。

  2013年入职中山大学的罗微是该校引进的首位奥运冠军。据报道,她负责跆拳道公共体育课,一学期的240个名额被8000名学生“哄抢”。课堂上,罗微将一招一式传授给零基础的学生,也传递着礼仪、忍耐、克己的跆拳道精神。她还指导跆拳道校队,连续三年获广东省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冠军。   (摘自7月17日澎湃新闻 杨佳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