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必尽兴:我们穷极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英]艾玛·加侬著 李蕾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
作者是《福布斯》媒体和营销领域30位30岁以下杰出人物之一,她在本书中探讨现在社会唯名利和效率的成功论,进而揭露关于成功的常见误解,希望读者能够摆脱外在的压力和诱惑,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
我们都知道获得奥斯卡大奖的电影导演达米安·查泽勒,在凭借《爱乐之城》获得最佳导演奖时只有 32 岁;扎迪·史密斯在 21 岁时写了《白牙》。但长期以来,社会一直在赞美和迷恋年轻人,而实际上,我们年轻时事业才刚刚起步。这一矛盾带来的后果很危险:根据 CV-Library(英国最大的招聘网站之一)的数据,在 55 至 64 岁的人群中,85.3% 的人说他们在工作场所遭遇过年龄歧视。
多年来,福布斯富豪排行榜 30 岁以下前 30 名得主,一直是千禧一代成功人士的代名词。但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公开对其嗤之以鼻。2018年,当时我 28 岁,我记得我在福布斯宣布名单的前一天晚上熬到深夜,因为我知道名单会在午夜 0:01 公布。我期待着能够榜上有名,因此兴奋异常,难以入眠。
当我受邀参加在伦敦举行的福布斯 30 岁以下前 30 名“榜上人物”庆典时,我既紧张又兴奋。我有点儿局促,但是我知道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高光时刻,这会帮助我吸引新客户。我带了一个团队成员共赴庆典,因为我知道我们会面临一大堆“你是做什么的?”之类的问题。当我们到达苏荷区(Soho)灯光昏暗的豪华酒吧时,我们收起外套,穿过喝着鸡尾酒聊天的人群。我们站在那里,向依稀认识的几个人打招呼。
我们是幸运的,可以进入这个特殊的俱乐部,被视为精英群体受到款待。但这让我感到很不舒服。这只不过是一群人在酒吧里喝得烂醉。这不是……真的。我根本没有实现任何真正的社交。你会意识到,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你发现它并不是你想要的那种认可,“榜单”并没有给你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再多的外界认可,也如隔靴搔痒。
我们都知道,伟大事物的诞生都需要历经一个长时间的孕育、升华、成熟和发展的过程。生活在一个追求即时快乐和“满足感”的世界中,我们不应该为谁最快到达终点而喝彩。
我不怕变老;事实上,我欣然接受变老。创作者和艺术家们往往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有竞争力。几年前,我为泰特美术馆制作了一部迷你音频纪录片。出于研究的需要,我去巴努恩公墓寻找画家阿尔弗雷德·沃利斯的墓碑。他去世时还没有靠画画赚到多少钱,是他的朋友们凑钱为他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送别仪式。他的墓碑上覆盖着带有精美彩绘的瓷砖,上面画着一个人正在进入灯塔,象征着生命的结束。泰特美术馆高调且自豪地向公众展示阿尔弗雷德·沃利斯的作品,然后,把他的画作永久性地陈列在馆中,供世人欣赏。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在 70 多岁时才开始画画的。成功的人生,永远不怕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