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座动物园》 王戈多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2024年6月出版
这是一份独特的医院总值班日志,作者不是医生、病人或家属,却以一个医院“局外人”的视角,真实记录了医院里的百态人生、万千世情,也写出了无数生死间的挣扎与彷徨。
燕雀与鸿鹄:就是想和你聊聊天
后半夜,突然一阵电话铃声把我惊醒,看了看电话是凌晨两点,顿时就清醒了。接起电话,是一个老太太的声音,问我发烧挂哪个科。我告诉她先挂发热门诊,让发热门诊先诊断一下。她又问:那没人陪我去怎么办啊?我问她:那你烧到多少度?她说37.5度。我就说可以在家先物理降温,看能不能降下来,不行了再来医院。但接着老太太主动说了很多话,问这问那,比如小伙子你多大了,成家了没,孩子多大……越问越离谱。那部电话是总值班应急电话,我跟老人说明情况,就挂了电话。
刚睡到朦朦胧胧,另一部电话又响起,还是那老太太。她第一句话就说:小伙子,那部电话你应急,咱们用这部聊。我一看时间,已经两点半了。
聊天中得知,老人原是太原某个国企的老会计,今年已经七十多岁,老伴前几年过世,现在独居。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都非常争气。儿子二十多岁出国读书,后来留在了法国;女儿到北京读书,后来也留下工作,事业顺风顺水。孩子们一切都好,老太太很满意,唯一感觉不足的就是儿子五六年没见了,上次回来还是老伴儿过世的时候,女儿一年里也只有逢年过节见一下。
一直聊到早晨六点,老太太说:小伙子,没啥事儿,就是睡不着,找人说说话,谢谢你,你太会聊天了。我心里顿时有点难受。老太太又问:小伙子,你手机多少号?我问他要干啥。她说:你陪我聊了一晚上,我给你充上三百的话费吧。我哭笑不得,说:大娘您别了,真的不用。
晚上辅导儿子作业,我对儿子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去最好的大学读书。儿子问我:最好的大学是哪儿?我说:耶鲁、哈佛吧。他又问:那在哪儿?我说在美国。他说:那是不是我去了美国就再也见不到你了?我一时怔住——
鸿鹄可以去遥远的西伯利亚,饱览美景,而燕雀也挺好,儿女们栖息在平原、山间,能经常厮守,其乐融融。
难得糊涂的绵羊一家
小志上小学四年级,体育课上,一颗足球飞过来砸到了他的鼻子,顿时血流不止。
血液科张主任询问家族遗传史,发现小志爸妈身体健康,好像没有明显的遗传因素。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从血常规看,血小板在正常范围内。那是白血病?做了骨髓细胞学检查,基本可以排除是白血病。那会是血友病?
为了保险起见,医生还是给小志做了一个凝血活酶生成纠正试验,结果显示,小志患的还真是血友病丙,并且是重型。
事实上,这种类型的患者,一定是性连隐性遗传,即女性携带,男性患病,也就是说母传子。张主任再次找来小志的妈妈,问她有没有哥哥弟弟,身体怎么样。小志妈妈说有两个兄弟,身体都健康。张主任说: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你在撒谎,或者孩子不是亲生的。小志爸爸听后暴跳如雷,小志妈妈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惊慌。
在输了一部分凝血酶原复合物后,症状有所缓解,小志爸爸要带他去北京治疗。临走前一天,小志妈妈找到张主任,说孩子确实不是亲生的。当年,她两侧输卵管堵塞,无法生育,为了维持婚姻,趁着孩子父亲去外地工作,就抱养了个男孩。她希望张主任能替她保守秘密,这段婚姻对她来说,太重要了。
小志妈妈刚走没多久,小志爸爸又来找张主任,郑重地道歉,说那天他自己太激动了,但其实是演给妻子看的。他早就知道孩子不是亲生的,但也知道妻子没有出轨,她是为了这个家。他爱这个孩子,即使倾家荡产,也要给孩子治好病。张主任问:你怎么知道不是亲生的?小志爸爸说:我再傻,也会算日子。
那天晚上,张主任看见小志独自坐在空空的楼道里,便和他并排坐在一起,两人默然很久。小志突然问:我是不是从我生母那儿遗传的病?一句话让张主任愕然无语,他问:你怎么知道你不是亲生的?
小志略带遗憾地说:我早就知道他们不是我的亲生父母,爸爸妈妈都是单眼皮,但你看,我是双眼皮。我很早就在书上看到了,但是我不在乎,我知道他们爱我。
第二天,看着一家三口办理出院手续,张主任如鲠在喉,有些话他想说,又没法说。得这种重型血友病的男孩,极少能活到成年。但看着这难得糊涂的,绵羊一般温暖、善良、相互爱着的一家三口,他又如何说得出口?
守望你一生
和小史认识很多年了,她是山西某个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我的麻友。小史年纪轻轻便事业有成,是当年山西最年轻的正处级实职干部,就在晋升同年也就是33岁那年,小史结了婚,我们说她是双喜临门。
34岁时,小史怀孕了。怀孕后,小史经常性的恶心、呕吐,一开始以为是正常的妊娠反应,也没有在意。直到腹部出现了包块,又开始便血,才觉得不正常,来医院就医,明确是小肠癌。
如果强行剖宫产,孩子死亡概率极大,但癌细胞已经浸润了肠壁,已经是中晚期,拖上一个月以后再生产,后果谁也无法预料。最终,经过医院多学科会诊,建议进行剖宫产手术,医院会尽力保全小孩儿。最终小史决定等孩子够了7个月再说,这样孩子成活率比较高。
小史的爱人是个做工程生意的小老板,住院十几天里,小史的爱人从来没有人让其他人陪护过,一直是自己陪着小史。他动员小史先做手术,保命要紧,但小史不同意。
最后,在小史的坚持下,孩子还是顺利生产了下来,是个男孩。由于是早产,孩子只有手掌般大小,在新生儿科住了一个月的保温箱才出来,所幸的是一切正常。
小史最终拒绝了手术,也拒绝了放化疗。她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给孩子录视频,在每一个重要节日,比如孩子生日、中秋、春节,都会给孩子录一段视频。我们去她家看望她时,她正坐在一堆棉花中,旁边是一摞红色的缎面,正在给孩子做结婚用的被子。
小史最后还是没有挺过第11个月,走的时候很安详。她给孩子准备的东西整整放满了一套房子:周岁时候的金锁,上学要用到的作业本、钢笔、水杯,初中要用到的衣服,高中要用到的球鞋,大学要用到的行李箱,结婚要用到的红包,孙子要用到的儿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