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27日,第57届东盟外长会议及系列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来自逾30个国家的外长及政府官员应邀出席,其中,中、美、俄、日等国外长可能会在会议期间举行一系列双边互动,引发外界关注。
聚焦哪些议题
今年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介绍,本次会议以“互联互通和更富韧性”为主题,重点关注九个关键优先事项,其中四个涉及“增加东盟连通性”,五个围绕“增加东盟实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指出,老挝在东盟内部主要奉行“沉默外交”,对争议问题不公开发表看法,而是更强调务实合作,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作为今年的东盟主席国,在这次外长会议上,预计老挝将继续扮演协调各方立场、围绕一些关键议题促成共识的角色。
外界认为,围绕主题和九项优先事项,本次会议将聚焦筹备10月峰会、促进东盟共同体合作、加强地区安全等议题。其中,“合作”“和平”成为东盟各国心声。
“合作”方面,许利平认为,互联互通、数字化转型等话题将引发与会各方热烈讨论。许利平指出,互联互通是《2025年东盟共同体愿景》的重要支撑。“数字化转型是东盟各国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迫切任务。”
“和平”方面,许利平指出,南海局势、地区无核化、缅甸局势等都是东盟较为关心的重点议题。“眼下,《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入深水区,也可以说是关键议题的磋商期。”
双边互动引关注
按传统,东盟外长会议会邀请除东盟国家外的一系列对话伙伴国外长出席,比如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印度等。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9日在美国阿斯彭安全论坛上表示,他将在老挝会见中国外长王毅。他指出,尽管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存在分歧,但双方高层仍继续频繁举行会谈,包括他和王毅。
据日本政府相关人士透露,日方正在探讨在东盟外长会议期间举行中日外长会谈事宜。预计议题可能包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恢复“中日经济高层对话”等。
另据韩国外交部表示,韩国外长赵兑烈将访问老挝并出席东盟外长系列会议,可能与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外长举行双边会谈。
“对话总比对抗好。”许利平指出,在当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区冲突仍未结束的背景下,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各国都在同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携手合作成为当务之急。
顺应“历史潮流”
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中国和东盟相互尊重、照顾彼此舒适度,以日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合作动力。”许利平指出,无论两次国际金融危机还是印度洋海啸、新冠疫情,越是面对危机,双方越是守望相助,并创造出引领区域合作的各种平台或机制。
不过,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以及东亚地区合作也面临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诸多挑战。美国推行“印太战略”,挑拨域内国家间的关系,也使得一些地区合作问题“泛安全化”。
在此背景下,地区国家如何坚守初心、不选边站队,尤为重要。事实证明,“无论是东盟内部、东盟与中国还是东亚内部,合作是历史潮流。”许利平指出,虽然全球化遭遇逆流,但东亚区域一体化仍锐不可当。不少东盟国家人士早已表示,无意选边站队,只想坚持东盟中心地位。 (摘自7月22日《解放日报》 安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