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斡旋

巴勒斯坦各派别大和解

作家文摘 2024年07月26日

  应中方邀请,巴勒斯坦14个派别高级别代表于7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和解对话。23日,巴各派签署了《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简称《北京宣言》)(见图)。

  找到“最大公约数”

  “巴勒斯坦各派签署《北京宣言》,组建管理加沙的临时民族和解政府”,沙特阿拉比亚电视台网站23日在头条位置以此为题报道称,《北京宣言》最重要的内容是就战后加沙的治理达成组建临时民族和解政府的协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巴勒斯坦各派内部和解对话闭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巴勒斯坦问题已经延宕70多年,时刻拷问着国际公平正义和人类道德良知。为走出当前冲突困境,中方倡议“三步走”:第一步是推动加沙地带尽快实现全面、持久、可持续停火,确保人道援助和救援顺畅准入。第二步是秉持“巴人治巴”原则,携手推进加沙战后治理。第三步是推动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并着手落实“两国方案”。

  “《北京宣言》为巴勒斯坦各派别找到了‘最大公约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说,通过此次和解对话,巴各派别均承认巴解组织是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即以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来统领所有政治力量,这是历史性的突破,为巴勒斯坦内部的团结、稳定奠定了基础。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表示,《北京宣言》是促进巴勒斯坦内部团结和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历史性一步。要落实“两国方案”,巴勒斯坦内部必须先团结起来,巴内部和解是推动巴勒斯坦独立建国,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关键一步。

  “不可能”变为“和平成果”

  在推动伊朗和沙特和解后,中国又推动巴勒斯坦各派签署《北京宣言》,令国际社会再次感到震惊。此前国际媒体传出巴勒斯坦各派今年第二次在北京举行和解谈判时,许多西方媒体并不相信各派能够达成一致,更不相信17年来一直关系不睦的哈马斯和法塔赫能够和解。

  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教授哈桑说,《北京宣言》签署,标志着巴勒斯坦各派愿意团结一致,为加沙地带的治理和巴勒斯坦的和解开辟新的道路。中国在促成签署宣言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体现了在中东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责任感。

  丁隆表示,近年来,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产生悲观情绪,“外部国家不看好,阿拉伯国家不看好,甚至巴勒斯坦内部都不看好”,但此次14个派别代表在北京坐在一起并达成和解,背后是中方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外交努力。

  中东问题学者王晋表示,从2023年3月的沙特和伊朗关系缓和,到2024年7月巴勒斯坦各个派别签署《北京宣言》,中国为地区国家搭建了重要的沟通桥梁,将之前普遍认为的“不可能”转变为“和平成果”。

  “寻求和平的去中国”

  此次“北京和解”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是加沙地带依然战火纷飞,停火谈判前景难料。据加沙卫生部门统计,以军22日对汗尤尼斯进行多次空袭,造成至少70人死亡。与此同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正前往美国,寻求进一步援助。

  “寻求战争的去美国,寻求和平的去中国。”哈桑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前往美国寻求更多武器援助,以继续其对加沙的战争。与此同时,在中国的斡旋下,巴勒斯坦各派别签署《北京宣言》,中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调解角色,彰显了其推动中东和平的担当。

  丁隆表示,中国展示了一个大国应有的样子。对巴各派别的内部矛盾,一些大国长期以来或是坐视不理,听之任之,或是刻意加剧矛盾,让中东地区呈现对抗之势,以便坐收渔翁之利。

  美国/中东项目总裁、以色列前和谈代表丹尼尔·列维表示,美国对中东事务的参与主要集中在军事和能源领域。在“军事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美国不断在中东挑起战争,中东也被美国的武器制造商视为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然而,考虑到今天的世界在各个方面的密切联系,美国在中东等地区鼓动冲突、寻求分裂的模式已无法持续。   (摘自7月24日《环球时报》 丁雅栀 赵觉珵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