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照壁地铁站

聂虹影

花照壁国际儿童友好社区
缘分的金牛
成都,在我心中一直都是梦幻般的存在,神秘而美好。人生中只来过两次,间隔37年的时空。第二次与金牛有关,未曾想第一次也与金牛有关。
是37年前那个早春,新兵的我从中原去云南集训,当时部队驻地没有直达列车,需要在成都换乘,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亲近成都。
从中原部队驻地上车时,北方还是春寒料峭,我们穿着厚重的冬装,一个老兵带着我们四个男兵两个女兵上了开往成都的火车,由于是过路车,我们站了6个多小时才有了座位。
绿皮火车走得很慢,没有长途旅行经验的我们,没带吃的也没带喝的,甚至连喝开水的杯子也没有,但窗外一程又一程的风景,强烈地吸引着我们。一路向南,一座山连着一座山,层层叠叠,时不时在半山腰还能看到房屋,有房屋的地方必定有几圈梯田,梯田里不知是麦苗还是秧苗泛着青光。
绿皮车好像逢站必停,每次停靠,总有一群大小不一、衣着褴褛的人涌过来,拎着装满柑橘、瓜子、山梨、鸡蛋、柿饼等食物的篮子,叫卖吆喝着。有满头白发、脸上布满皱纹的老奶奶,有背着小孩,头发凌乱的大嫂,还有同样穿着补丁衣衫的小伙子,甚至还有看年龄只有八九岁的小姑娘,都在兜售着产品。此情此景令我非常难受,很想照顾一下他们的生意,可自己口袋里只有几块钱,还是到培训地交伙食费的,何况这么多人,也照顾不过来啊。后来天黑了,兜售的人群不见了,窗外黑黝黝一片,所有的风景都被夜色遮挡了,我们也累了倦了,趴在小桌板上睡着了。正迷糊着,班长过来叫醒我们说,到站了,抬头一看,窗外灯火如昼。
拎着背包下车,紧紧跟在班长后面,随着人流出站,再次惊叹了,虽然已是深夜,但偌大的广场上依然人山人海,广场周边楼宇上的霓虹灯直晃眼睛,感觉这真是个华丽的地方,而穿着军装的我,是如此渺小、无助和土气。我在当晚的日记中写道“成都车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的最大、最壮观的车站。”
因为是夜里,公交已经停运了,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成都市金牛街350号,那里是解放军89770部队红海招待所,也是我们国防科工委系统自己的招待所,可以免费提供住宿。老班长带着我们一路步行,走了大概一个多小时才到。因为初涉成都,大城市的风光令我们目不暇给,所以根本没感觉到累。遗憾的是,到了才被告知已经客满,没有房间了。于是班长带我们重新出发,找到成都军区招待所住了下来。当时好崇拜班长,觉得他真有能耐,左一个右一个宾馆他都知道。第二天早晨刚到6点钟,班长又过来敲门,说要出发赶火车,简单洗漱下,出门坐电车赶往火车站,7点42分的火车去昆明。
早班车上人也不少,我们拉着把手站在那里,车窗是开着的,窗外的空气清新而湿润,不知是露水还是雨水,地面空中都是湿漉漉的,马路边的竹子也是湿漉漉的,尽管没喝水,但嗓子也是湿漉漉的,很舒服,这番情景一下子让我想到了琼瑶小说的篇名“烟雨蒙蒙”。对,就是烟雨蒙蒙的感觉,觉得成都好美丽好神秘好湿润好舒服。
就此别过,神秘温润的成都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中。
时间到了1989年,我在复旦读书。我的下铺是一个叫梁莉的成都姑娘,开学时帮她往家里寄信,看到信封上写有“抚琴大队”的字样,感觉非常诗意。梁莉介绍说,她的家乡有个“抚琴台”,相传就是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抚琴之地,文学专业的我被这个地名深深吸引。从梁莉口中,我知道了成都人的市井慢生活,知道了成都不但有美景还有美食。她告诉我,在成都的小吃街,每个摊位的食物你只需要买一点点,半条街没走完,人已经吃撑了。学习结束后她回到了成都,她的男朋友也是她的同乡分到了北京,男孩子放弃了北京的发展机会,又调回到成都,虽然其中有爱情的力量,但也足见成都的魅力。
一晃又是好多年过去,成都在那里,我在这里,中间隔山隔水,一直没有再相遇相聚。成都成为我心中一份美好的情愫,一个期盼的心结。《作家文摘》和金牛区组织这次活动时,我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欣然前往,成都之行也是我的圆梦之旅。
下了飞机的我们,直接被带到天府艺术公园。夜色降临,华灯初放,城市溢彩流光。沿湖散步,感觉每一个店面都独具特色,每一个店面都能勾起我走进的欲望,就连烟火气十足的餐馆,也显得优雅无比。似梦似幻中,我突然想起37年前初踏成都的经历,拿过地图搜索,又找了当地同仁确认,当时的成都站就是在金牛区,当时的红海招待所就是在金牛区,当时的成都军区招待所就是在金牛区,女伴梁莉的家乡抚琴大队现已改为抚琴街道,也是在金牛区。
原来,37年前,我触目所及的成都,就是金牛的成都,我从女伴处听闻感知的成都,也是金牛的成都。原来,我与成都的缘分,就是我与金牛的缘分。令我魂牵梦绕的成都,其实就是令我魂牵梦绕的金牛。我一阵惊喜,随后,又是一番感叹。
诗意的金牛
金牛街头花开正艳,姹紫嫣红,翻阅成都公交图,在众多地铁站名中,“花照壁”三个字跃入我的眼中,好诗意的名字,一下子就被浪漫到了。
照壁是中国古建筑的一种形式,又称“萧墙”“影壁”“屏风墙”,具有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古代的风水学中,忌讳直来直去,以婉转曲折为吉兆,照壁讲究的就是“曲则有情”的风水原理。花照壁,顾名思义就是印满花的墙。查阅资料,发现“花照壁”地名源于一个充满智慧和友善的传说。清光绪年间,薛姓和刘姓两户人家比邻而居,家境都非常殷实,分别在自家院子修建楼台亭阁,暗中较劲比气派。后来刘家使用阴招,致使薛家接二连三出事,薛家因此认定此地与薛姓风水不和,萌生了另建家园的想法。
身为裁缝的袁姓人家获悉后暗中摸底,发现薛家败落主要是邻里关系没有处好,其实这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在低价盘下薛家产业后,带上礼物走访刘家以及其他邻里,主动示好。并且推倒了薛刘两家较劲时修建的外照壁,在院里修建了一道内照壁,照壁砖砌,彩绘一轮太阳照耀着花花草草,无比精美,非常漂亮。街坊邻居争相参观,交口称赞,人们把它称作“花照壁”。从此袁家生意兴隆,邻里和睦,花照壁也成了这里的地标性建筑,后来这个地方就被称作了花照壁。
岁月更迭中,花照壁早已不见踪影,但花照壁的名字连同传说却流传了下来,除了“花照壁”地铁站外,居然还有八条街道、三座桥以花照壁命名。因为时间关系,我未能现场感受,但“月映花照壁,浮影动黄昏”的情境已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其实何必去现场,金牛街头“花照壁”的景象处处可见。居民楼阳台的三角梅肆意开放,近看远眺就是印满花的墙。街头巷尾独具匠心的创意,花花草草随意攀爬,成为印满花的墙。水畔长廊繁花密织,层层覆盖,是印满花的墙。街巷售花老婆婆,胸前臂弯筐里堆满美丽的栀子花,怎么看都是静态的印花墙,还有肩挑背扛花束的花农,俨然一面流动的印花墙。花写性,花寄情,花寓意,漫步花间,移步易景,花与城,就这样交相辉映着,盘根错节着,花照壁,壁照花,印花墙,墙印花,金牛人精细到地名的浪漫和独特的诗意,令我这个异乡人深深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