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病逝。按照当时的说法,他是因为患鼻咽癌、胆囊炎、疟疾、气喘病并发而逝世。次日,《申报》报道:
章氏以年高,在苏偶应学校团体之请而往讲学时,以不胜久立,故必坐而后讲,辄气喘不止。因章患鼻菌症迄将二十年,屡治未愈,而于近四年来,以气喘疾日甚,因之体力日弱。距今二星期前,其鼻孔中之一菌,忽然脱落坠出,即觉胃纳不佳,身体不舒。至本月十三日起,遂寒热发作,最高时体温为一百O五度。初延按脊术医师谢剑新推拿,继由沪医余云岫来诊治,及西医王几道、林苏民、孙剑夷相诊治,诊断其症状为胆囊炎、疟疾及鼻菌症与气喘病并发症。但章以生性好动,是日犹自楼上卧室至楼下之会客室与人谈话。在小王山之寓公李印泉暨在京中委丁惟汾,闻讯均来苏至章寓探问。不料至今日(十四)上午七时四十五分,章氏竟溘然长逝。
虽然并发症不少,但章太炎主要还是因为长期的鼻病而导致身亡的。他曾在协和医院做过手术,但未能完全治愈。他本人就是医学大家、国医学院的院长、中医界的领袖人物,但他并不排斥西医,常讲中医的长处在于治慢性病,但他的医学专著《猝病新论》却是研究急性病。其中《论三焦即淋巴腺》《论微生菌非伤寒热病因》等篇则借用西医学说来研究中医。可是,章太炎何以因病早逝呢?
对于章太炎的鼻菌病,笔者请教当今被誉为中国耳鼻喉科第一人的韩德民院士,他说:“就是鼻息肉、鼻出血。”我提到章太炎曾在协和医院治疗过,但未痊愈。韩院士说:“当时没有现在这样的技术,鼻息肉无法彻底切除。”他指的先进技术,就是鼻内镜微创手术。这项技术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由韩德民等人引入中国。而章太炎在世时,全世界也没有鼻内镜技术。
不过,即使以中医之法,也完全可以减轻甚至治愈章太炎的鼻病,而他为什么没有做到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又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主要原因还是出在章太炎自己身上——太不把病当回事了。
章太炎的关门弟子、国学大家姚奠中回忆:
1936年夏天,章太炎得了鼻癌,刚开始时不注意,一天上完楼以后觉得头晕,他赶紧搬个椅子坐下来,歇一歇,还要讲课。夫人汤国梨说不能再讲,章太炎不同意,照常上课。汤国梨没办法,只能暗中吩咐学生们离开教室。章太炎见教室没有学生,当然就不讲了。但是学生们并不知道章太炎真正的病情,所以过了不多久就又把教室坐满了。于是章太炎继续讲课。临终的头几天,章太炎仍在讲课。他患的是鼻癌,没有办法治,就这样去世了。
临终前,章太炎嘱托大家,一定要把国学讲习会办下去。 (摘自张建安著《国学的传承:从国学大师章太炎到国学大家姚奠中》,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