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8日晚,刀郎2024巡回演唱会北京站(见图)现场座无虚席。1月4日、5日,他还将在同一场地举办两场演唱会,目前票务平台已经显示“无票”,截至1月2日晚,演唱会“想看”人数已经达334万。由于受众包括大量中老年人,其演唱会门票甚至被视作“尽孝硬通货”。很多年轻人肩负起帮父母甚至爷爷奶奶抢票的重任,还催生出高价“代抢”。
随着中老年群体强势加入“追星”行列,他们正开启一个巨量消费市场。如何满足中老年群体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忠诚度高、购买力强
演唱会当天,在场馆外,一群以60后、70后为主的“刀迷”聚集在一起合唱《冲动的惩罚》。而在看台上,“父母+子女”组合很常见。演唱会开始后,刀郎多次用“大大小小”一词称呼观众,这是四川方言,意思是“老老少少,一家人”。
陪母亲看刀郎演唱会的小张说,“一些中老年人追起星来,比年轻人还疯狂。”不少经济宽裕、时间充裕的中老年人比年轻人更舍得为追星付出真金白银。在社交平台上,刀郎演唱会门票已被炒到数万元一张。谭咏麟、刘德华、张学友等60岁以上老牌艺人的演唱会也同样受到中老年热捧。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中老年群体消费更加注重品质与情感共鸣。同时,他们的消费行为还具有家庭联动效应。资深音乐产业观察者范志辉也认为,在消费模式上,中老年群体呈现出忠诚度高、怀旧情绪驱动、购买力强和“孝心消费”的特征。
不止演唱会
中老年群体在短剧、视频、读书等领域也展现出惊人的消费实力。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其中50-59岁和60岁及以上群体分别占15.2%和20.8%。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通过短视频获取信息和情绪价值。这也是针对中老年群体的短剧产品能够迅速走红的重要原因之一。
范志辉表示,随着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他们将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
演出公司开始重视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针对中老年人的演出活动和服务不断增多。如一些剧院推出了适合中老年人口味的戏曲演出和话剧,旅行社也组织了专为中老年人设计的音乐之旅和文化之旅等。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表示,新一代中老年人已接受为文化娱乐产品付费。另一方面,这一代中老年人有着强烈的社交需求,对文化娱乐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意愿强烈。
还有这几重顾虑
不过,接受采访的专家均认为,目前市场上针对中老年人的文化演出产品类型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怀旧演唱会和短剧等,缺乏多样化的选择。
一方面,中老年人没有太多精力去了解不断出新的文艺作品,熟识的作品更多来自年轻时的记忆。另一方面,如果只是观看几十年前的作品,他们会觉得“落伍”,也希望看到新的演出形式。另一个让中老年人对观看演出有所顾虑的因素就是抢票规则的复杂性和抢票的高难度。
范志辉认为,中老年人不仅是演出市场的消费者,也有参与文艺创作的需求。同时,产品体验也需要进一步针对性升级,比如购票软件操作复杂、网络信息真假难辨、防骗宣传不足、演出价格常被“黄牛”炒高、配套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改进。 (摘自1月4日《环球时报》 李萌 徐嘉彤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