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上的兰花:“张荷素”

作家文摘 2025年01月14日

  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然兰独并而有之。

  这是南宋时记述植兰技艺的著作《兰谱》中对兰花的评价。兰花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盆栽养兰,在唐朝开始盛行。唐人冯贽创作的逸闻集作品《记事珠》载:“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说明古人在栽培兰花时,已经注意选择泥土和水分调节了。

  进入宋代,国兰栽培益盛,艺兰学说渐多。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所作《书幽芳亭》,将兰花比喻为君子,使兰花在众花中的品位提高,赏兰之风始行。

  南宋末期,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兰花专著相继问世,即赵时庚的《金漳兰谱》和王贵学的《兰谱》,书中详细记录了福建、广东一带特产兰花的品种、栽培、施肥、灌溉、移植等问题。

  其实,在古今文献或民间,许多俗名为“兰”的植物,如吊兰、木兰、文殊兰、君子兰、虎尾兰、二月兰等,都不是兰花。还有一些形态似兰,或者有兰花的香气,但并不是兰科植物。兰科植物家族庞大,绝大多数兰花都具有三个共同特征,即合蕊柱、花粉团和独特的唇瓣。

  同样,也有一些长得并不怎么像花,或者名字里也没有“兰”的,反而是货真价实的兰花。比如“大魔鬼石斛”,是兰科石斛属附生兰,分布在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属于世界珍稀兰科植物,因其花瓣不规则扭曲,形状像张牙舞爪的魔鬼而得名。

  又如“张荷素”,听着不像花名,却是我国春兰名品,清宣统年间由绍兴棠棣刘茂成选出,又名“大吉祥素”。

  1999年,我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铝兰花一角硬币,其背面图案即为“张荷素”(见图)。还有如“晶百合”“天彭牡丹”等,都是地道的传统兰花,但名字足以迷惑很多人。   (摘自2024年12月31日《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