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文化人士

宋庆龄组织中秋游园会

作家文摘 2025年03月04日 ·苏卫平·

  参加中秋游园会的宋庆龄

  1947年10月1日晚,由宋庆龄发起,中国福利基金会在上海中央银行俱乐部(今淮海西路338号)举办了一个盛况空前的中秋游园会。这次游园会,是为筹募文艺救济基金、救济贫困文化人士的义演义卖活动,到会多达四五千人,几乎整个上海文化界、艺术界知名人士都投入了这次活动。

  筹集撤离经费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同时加紧了对国统区民主人士的迫害。因通货膨胀导致物价狂涨、民不聊生,公教人员、学生群众的生活都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为了帮助作家、艺术家渡过难关,筹集医药救济基金,文艺界准备发动自救活动。

  于是,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筹划下(其实于伶、叶以群、廖梦醒等组织者都是地下党员,只是当时未公开身份),于伶、叶以群参与策划,通过廖梦醒、许广平与宋庆龄商洽,请宋庆龄出面主持,用中国福利基金会名义举办一次大规模义演义卖活动。当时游园会还有一个深层的意图,游园会的联络人、著名漫画家丁聪在《转蓬的一生》回忆中写道:“此举的真实目的是为上海文化人的撤离筹集经费,我为之竭尽全力。”

  中国福利基金会从1946年迁沪后,即设置了一个专门基金,帮助文化工作者,使他们能够维持生活,有精力从事创作。为此中国福利基金会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举行义演、义卖等。仅1946年4月 25日至12月5日,资助款项就达当时币值7.5亿余元,用以支付蔡楚生、蒋天佐、聂绀弩等人的医药费,闻一多、郁达夫等人家属的抚恤费等。1947年10月1日举行的中秋游园会就是这些活动的高潮。

  宋庆龄捐赠孙中山遗物

  傍晚七时,游园正式开始,宋庆龄换上一件深蓝底白碎花的长旗袍,同一质料的披肩,短及手肘。她亲自主持,全场热烈鼓掌,使得露天舞台上的表演也停了一下。

  在致了简短的开幕辞后,宋庆龄在第一舞台稍坐后,参观了一周,便和一位女友在舞厅里坐了下来。宋庆龄应来宾之请进行募捐签名,每签一个名字10万元。要求亲笔签名的人蜂拥而至,以一睹国母的风采,及求得她的亲笔。宋庆龄签了一个又一个,桌子上堆满了钞票,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

  游园会的高潮是举行捐赠品拍卖。夜10点半,露天舞台上的义演剧目结束,人群拥往音乐厅。拍卖在乐声中开始。

  首先拍卖的是宋庆龄捐赠的孙中山遗物团扇、明瓷花瓶和英文版《建国方略》等。这些不说话的物品,曾伴随宋庆龄多少个日日夜夜。

  黄宗英很朴素地穿了件深蓝长袖旗袍,主持拍卖仪式。白杨、秦怡站立在麦克风左右,白杨“笑眯眯”捧着明瓷花瓶,秦怡“呆瞪瞪”捧着一把团扇。黄宗英介绍道:“这一把扇子是国父生前用的,非常珍贵;这一双明瓷花瓶也是国父生前珍藏的,现在由孙夫人献出来拍卖,哪一个大善士开价?”话音刚落,白杨在前、秦怡在后,绕场一圈向宾客们展示。结果团扇以6000万由某银行经理买去。明瓷花瓶拍至2500万元,由咖啡大王张宝存买去。宋庆龄献捐的其他物件——一只明朝绿瓷狮子,三本精装英文《建国方略》(宋庆龄签名),也成交了。

  临近深夜11点半,拍卖会接近尾声。宋庆龄在这时走了,临走还与工作人员握手道别。

  这场中秋游园会,共筹得3.97亿元法币(折合4000美元)。1948年1月12日,宋庆龄发表《给海外朋友的信》,回顾中国福利基金会在1947年的工作,特别提到此处活动:

  我们继续帮助贫困的艺术家和作家。1947年10月,在一次中秋晚会上,为他们募捐了4000元。这些钱,通过他们互助会发给最需要的艺术家和作家。(摘自《世纪》202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