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歌手方大同

作家文摘 2025年03月04日 ·周兰·

  2月21日,歌手方大同(见图)病逝,年仅41岁。3月1日,在方大同的告别仪式上,每位来宾都收到了一张手卡:

  时间不等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更能深入理解时间的现实与虚幻。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转折和挑战,但我认为我们的目标之一应该是以雅致得体的态度去走完生命之路……

  这是这位歌者给世界留下的最后的“歌”,蕴藏着他对生命的理解与思考。

  1983年7月14日,方大同出生于美国夏威夷州。他的家庭充满艺术氛围,父亲是美籍华人鼓手,母亲是香港的英语老师。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3岁半时,我就开始听歌,并且懂得挑选自己喜欢的歌曲,那种对音乐的热爱,仿佛是与生俱来的。”

  15岁时,方大同开始自学吉他并尝试词曲创作,随后将歌曲小样寄给唱片公司,却因年龄小屡屡被拒。18岁时,为了更好地进行编曲和制作,他自学钢琴。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受怀旧蓝调、灵魂乐等黑人音乐的影响,这些音乐元素成为他日后创作的重要基石。

  2000年时,17岁的方大同毛遂自荐,签约著名的华纳唱片。起初,他被安排做幕后工作,为刘德华、张学友、张惠妹等知名歌手创作歌曲。方大同默默积累着经验,不断磨炼自己的创作技巧。

  2005年,在幕后蛰伏了几年的方大同,终于发行了第一张个人专辑《Soul Boy》。一首《春风吹》响彻全港电台,乐迷们发现律动的R&B竟然能和中国风结合得如此自然,阿卡贝拉更是为这首歌增添了几分浪漫质感。专辑封面中一袭白衣白帽的方大同用他作词作曲编曲“三合一”的才华,彻底惊艳了华语乐坛。

  首专大获成功,方大同被媒体冠以“香港周杰伦”“香港陶喆”的称谓。他腼腆一笑:“我这么瘦,比较像济公,我唱的是复古。”此后,方大同的音乐事业一路高歌猛进。2006年12月,他发行专辑《爱爱爱》,延续了 R&B与中国风糅合的音乐风格。2007年,方大同发行专辑《未来》,主打歌《Love song》成了无数人的经典回忆。

  2008年,方大同成了香港“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史上最年轻的得主。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的歌大多数是比较积极的,“乐坛里已经有那么多令人流泪的情歌,我就不想再去增加了”。

  暌违八年,2024年10月18日,方大同发行了他的新专辑《梦想家The Dreamer》。当时许多歌迷表示,青春终于回来了。方大同当时说,这是一张“病中专项”,因为这是他生病的不同阶段录制的。“《梦想家》这个名字象征着,即使面对疾病和人生的种种挑战,我依然在这里,充满了创造的意境和满怀的梦想。”方大同还录了视频,自己正在康复的路上。

  除了作为歌手,方大同还为薛凯琪、陈奕迅等歌手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慕容雪》《孤独患者》等。他在创作时,总是能精准地把握每位歌手的特点:“就像是为他们打造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要充分展现出他们的个性和魅力。”

  就在两周前,方大同发布了新歌《那沙漠里的水》,歌词中那句“干涸里寻找希望”成了他留给世界的最后独白。而2月13日,他还在社交平台上以一贯的温和语气与粉丝互动,微笑着展示康复中的点滴。

  正如颁奖时方大同所说:“音乐给了我很多,所以,我也想还给音乐一些什么。” 他做到了,他用自己的音乐,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无尽的美好。

  (摘自3月2日大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