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于1935年至1941年在暨南大学任教,就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语文学系主任,前后任教达六年之久。在这里,他主要负责讲授《中国文学史》和《敦煌俗文学》等课程,每次上课教室里都是座无虚席,其他学院的学生也会慕名前来旁听,乃至于“人坐得满满的,内容和资料满满的,笔记本满满的,都快溢出来了”。他上课认真,也肯为学生付出精力,据《暨南校刊》所载《文学院各专任教授指导时间一览》记录,有一段时间,每星期一至星期六的上午9时至12时、星期二至星期四的下午1时至4时,都是他指导学生的时间。
郑振铎关心学生,平易亲切。据校友郑金殿回忆:“上课钟声一响,他便准时出现在讲台上。他平易近人,不耻下问。例如有一次,他曾问我对他当时主编的《世界文库》在编辑方面有什么意见。我不揣冒昧地回答:最好能编入一些世界语文学作品。他表示要注意这方面的选题,其谦虚态度令我钦佩。”
在这之前的30年代初期,还是学生的季羡林在清华大学读西洋文学系,曾旁听过郑振铎的课,二人也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据季羡林描述:
在课堂上,西谛先生是一个渊博的学者,掌握大量的资料,讲起课来,口若悬河泻水,滔滔不绝。他那透过高度的近视眼镜从讲台上向下看挤满了教室的学生的神态,至今仍宛然如在目前。
在他看来,郑振铎身上看不到半点教授架子,他完全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这些晚辈,说话非常坦率,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任何时候都是亲切和蔼的。季羡林因此对郑振铎充满敬爱之情,他说:“我既景仰他学问之渊博,又热爱他为人之亲切平易。” (摘自《文史博览》2024年12月上半月 付振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