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是“地图”“玩具房”和“故乡”

作家文摘 2025年03月04日

  《第一等好事:北大学者书房》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编

  任羽中主编 吕宸摄影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5年3月出版

  本书是“北大学者书房”系列之一,选取当下北京大学不同学科具有代表性的16位教师,走入他们的私人书房,去探寻学者书斋里的故事。通过图片与文字的结合,详尽展示了各位学者的书房奥秘和学术风采。

  

  书房对范晔(见图)来说绝不只是贮藏书籍之所,更是精神憩息之地。他曾经将书房比作浓缩的“人·岁月·生活”,书房中容纳了广大的时空,也记录下范晔的求知方向、兴趣领域和成长历程。更重要的是,书房之于范晔,还是一份“友情地图”,纸页间的标记和批注,则是他珍视的轨迹与坐标。范晔翻译的《百年孤独》出版后,他的诗人朋友匙河、包慧怡等在书中作了手写批注甚至勘误。范晔听说后,马上兴奋地请求用一本新书“换”对方手中被翻得边缘磨毛的“批注本”。友人的批点,小到因语感不合而删除一个“了”字,大到对情节的品评乃至联想到其他文学文本,无一不被范晔仔细阅读,其中很多意见被采纳并应用于《百年孤独》此后的修订本中。

  每本进驻范晔书房的书,都关联一段丰饶的记忆。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一本由作者签名并题词的诗集,它来自西班牙诗人、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通讯院士何塞·克雷多-马特奥斯的赠予。2008年,范晔在西班牙格拉纳达孔子学院负责筹办各类交流讲座和活动,彼时马特奥斯已年近八旬,却欣然应允从巴塞罗那专门飞到格拉纳达为孔子学院开设讲座,这让范晔深为感动。马特奥斯认为自己受到中国古诗的影响,他笔下的山河、树木与“地平线和风”充满了对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想象。在《给李白的信》一诗中,他写道:“春天生长 / 在冬天里。/你微笑着,创造 /无用的美好。”范晔推测其阅读来源可能是西班牙著名汉学家黄玛赛翻译的《中国诗歌小集》,从唐代的李白到现代的马特奥斯,这种远渡重洋的妙赏与契合让范晔印象深刻,也为中国与西班牙文学的因缘际会而感动。

  在《百年孤独》里,书籍陪伴加泰罗尼亚智者度过流亡岁月,范晔的书房也是他的“避难所”,这一容纳庞杂知识的空间给予范晔以充分的自由,他可以邀请自己喜爱的书籍走入其中。有的是出于对内容的好奇,有的则是由于书籍装帧与其审美的契合。但或许是阅读兴趣离其术业专攻不远,范晔的“闲书”与“正经书”并非泾渭分明,有一些最初购买时完全出于兴趣使然的书籍,在范晔此后的讲课或者研究、写作时忽然都派上用场,于是“正经”与“闲杂”之分类便兴替改易,而不变的是范晔对西语文学的持守与热爱。

  书房也是范晔的“玩具房”,他笑称自己经常把书搬来搬去。在范晔手中,书籍似乎也成了孩童的积木,其摆放和重组并不仅仅是为了视觉上形成大小开本排布的整齐,而是遵循自己的设计,展现着他的灵思与谐趣:有一些按照书脊色彩的搭配进行放置,还有一些来自他给书籍认真组合的“cp”,如将《捉猫故事集》与《如何屠龙》并列,“两个词组好像能形成对照和反差,挺好玩儿”。他还有意把作为西方现代小说奠基之作的《堂吉诃德》与欧洲文艺复兴之先声《神曲》放在一起,“我想堂吉诃德和但丁可能都不会有太大的意见”。

  他别出心裁地为每本书寻找着恰当的位置,也正是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有关知识乃至生活的秩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