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碍观瞻”(序言)

作家文摘 2025年03月04日

  《造脸:整形外科的兴起》  

  [美]琳赛·菲茨哈里斯著 房莹译

  译林出版社2025年2月出版

  这是一段曾被忽略的医学史,讲述了整形外科之父哈罗德·吉利斯的传奇人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富于远见的外科医生哈罗德·吉利斯尝试重建毁容士兵的面部。他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致力于面部重建的医院之一,并召集起一个跨学科团队,由此开创了现代整形外科。

  

  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横尸遍野;临时医院里人满为患,此等景象遍布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800万至1000万名士兵阵亡,而伤者的数量是阵亡人数的两倍以上,且他们通常伤势严重。许多人活了下来,却又被送回战场。余者则带着终身残疾被安置回乡。那些面部受伤的士兵,给前线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与截肢者不同,毁容者未必会被当作英雄来歌颂。失去一条腿或许会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尊敬,受损的面孔却常常招来众人的反感甚至厌恶。在当时的报纸上,颌面创伤,即脸部和下颌受伤,被描绘为最糟糕的伤害,这反映出人们长期以来对面部缺陷患者持有偏见。

  《曼彻斯特纪事报》写道,被毁容的士兵“知道,只有戴上一只多少有些令人生厌的面具,遮住那张曾经英俊还颇受欢迎的面庞,才能面对悲伤的亲人或者好奇的陌生人”。

  事实上,历史学家乔安娜·伯克证明,“非常严重的面部毁容”是英国陆军部认为理应获得全额抚恤金的少数几种伤病之一,其他伤病包括多条肢体丧失、完全瘫痪,还有“精神失常”或称“弹震症”,这是遭受战争创伤的士兵患上的精神疾病。

  被毁容的士兵从战场归来后,常常将自己孤立于社会之外。所有战争受害者中最大的悲剧——他们甚至不再认识自己。

  在康布雷,二等兵珀西·布莱尔即将加入他们的行列。

  脸被子弹射穿后,克莱尔脑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伤口会致命。他踉跄了几步,跪倒在地,不敢相信自己就要死了。由于失血过多,克莱尔的手指开始发麻。他知道时间对他来说很宝贵。克莱尔攒起仅剩的一点力气行动起来,越过战场,朝着远处的一条大路走去,他觉得在那边更有希望被人发现。他四肢沉重,仿佛“有一堆铁链在拽着我”,而他最终还是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就耗尽了所有力气。当克莱尔终于被抬上担架时,他已然失血过多。后来,他在日记中戏称自己的伤口为“英国佬的伤”(BlightyOne)或“老外的伤”(Old Blighty),需要返回英国本土接受专门治疗。

  然而,那时,克莱尔可能体会到的任何宽慰之情,都会转瞬即逝。不久之后,他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脸庞,着实吓了一跳。他心情无比沉重,如此总结道:“我就是一个有碍观瞻之物。”对克莱尔来说,战争或许已经结束了,可康复的战斗才刚刚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