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6年,我与大舅等于清华园
我外公赵宝忠,外婆郑氏,我叫他们公公、嬷嬷。公公和嬷嬷1900年9月23日生大舅舅赵人儁(字守愚),1904年生二舅舅赵人雄(字守庸),1908年生了母亲赵人凤。
赵家出了个“赵四小姐”。她的父亲赵庆华和我外公是堂兄弟,两家关系比较亲近,大舅舅在1952年6月13日填写的清华大学师生员工履历表的“主要社会关系”这一栏里,把赵庆华的长子赵国栋列为他的主要社会关系之一,地位排在二舅舅和大舅舅的伯父之子赵人鏖之后,我父亲和我之前。我们这辈称赵庆华为“西山爷爷”,因为他晚年长住西山,就是现在的香山。
自小就知道“西山爷爷”了不起。从父母亲和大舅舅二舅舅的谈吐中,也知道赵四小姐为张学良离家私奔,是一件让整个赵家都感到很不光彩的事情。何况父亲母亲和两位舅舅都反对军阀。但是,恰恰因为出了个“赵四小姐”,才使赵庆华在兰溪的旧宅得以受到保护,1996年9月28日以“绮霞园”为名建为纪念馆。2005年这里又被定为兰溪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上成了赵四小姐和张学良的照片和文物展厅。绮霞园多少还留下了一点赵家气息。
赵人麐是外公胞兄赵宝贤的儿子,赵四小姐的堂兄。他的长女婿陈溥鹤根据民国十七年(1928)《南阳赵氏宗谱》编了个《赵人麐、赵人儁、赵人雄与赵四(绮霞)家系对照表》,里面列出赵氏四代族谱。外公的祖父赵树荣有长子定熙和四子定鳌等六个儿子。定熙有宝贤和外公两个儿子。定鳌有庆寿、庆华和庆燊三个儿子。关于外公,《南阳赵氏宗谱》的记载是:
赵宝忠,排行统字,一千五百五十,改名希赐,字致身,号鲠臣,邑庠生,历任津浦铁路局考工处核对委员兼副科长,广九铁路局监理科科员,代警察科科长,静海县第三科科长,法制局佥事,南段教练所文牍员,北局总务科科员,警务处督察员,警察处第一课、第二课课员。光绪丙子(1876)六月初二卯时生。配郑氏,光绪己卯(1879)正时生,生二子,人儁,人雄,一女,适金华宋作楠(系天津南开大学毕业生)。
听说外公在兰溪的坟还在。史学家何炳棣家和父亲母亲两家都是世交。他在《读史阅世六十年》里提到外公:
守愚先生和我是世交……守愚父亲和我父亲,因考举人未中,曾同在杭州住一两年书院。
同族亲戚间相互帮助提携,是当年的普遍现象。在赵氏家族中官做得最大的是赵庆华。他在北洋政府时期,当过津浦、沪宁、沪杭甬和广九铁路局局长,最后当上交通部次长。外公因赵庆华才在南京谋得一份公职。由此,外公得以把全家从兰溪搬到了南京。1929年秋,学商学的大舅舅和父亲、学新闻学的二舅舅三人同时进入铁道部当职员,不知道是不是也和赵庆华有什么关联。
外公只当了那么点儿大的芝麻官,就有能力把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全都送到天津南开学校去上学。津浦铁路一头在天津,另一头在南京的浦口,在南京和天津之间打来回很方便,铁路员工乘车还有优惠。后来外公又接着让三个儿女全都上了大学。
附带说一下,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政府时的科处级官员大致和大学教授相当。大舅舅是哈佛博士,回国后在财政部和铁道部都是当科长,一到清华大学就当了教授。蔡可选是哥伦比亚大学硕士,1928年到清华也当上经济系教授,1936年转到铁道部工作,当的是副处长。
《南阳赵氏宗谱》载有《赵清献公居家格言》:
正人先正己,治家如治国,首须敬祖宗,慎勿慢亲族。教子以义方,奉亲贵整肃,兄弟当友爱,夫妻要和睦。量大容物情,小心事叔伯,交友宜择善,终身远耻辱。时存君子心,忠厚待乡曲,时怀父母心,宽恕使奴仆。贸易要均平,居身宜俭朴。门户必亲持,儿孙当拘束,家法能整齐,自然天降福。
在母亲和舅舅的身上,这些祖训似乎都留下了些影子。
大舅舅对赵庆华的评价很高,他讲过,“西山爷爷”事业上的成功完全靠他自己的努力。1930年赵庆华从政坛上隐退,长住北平,大舅舅不时到他的西山别墅(据说就是香山饭店原址)和西堂子胡同寓所去看望他。我和母亲住在清华园大舅舅家时,大舅舅带着全家去看望过“西山爷爷”。母亲和我说过,我们是骑驴去的。我只留下了在清华二校门前的小河桥头骑在驴背上出远门的记忆。那儿曾经是驴夫们等客出行的集散点。 (摘自《老照片》第158辑,山东画报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