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位普通北京市民的消费记录

作家文摘 2025年03月04日

  日式搬家和扫地机器人

  因为2023年买了个房,2024年最大的一笔花销,自然是和房子有关。

  装修我选的整装,因为懒,图省事儿,装得也比较简单,几乎谈不上什么风格,就是实用。但整个搬家的过程中,还是有两样具体的东西,让我觉得值得消费。

  首先,实名表扬日式搬家:旧家管打包,新家管摆放。全日式298元一立方,半日式(管打包搬运不管摆放)258元一立方。不算便宜,但是省心省时间,师傅们利落又细致。

  另一个是扫地机器人。综合各种意见,交叉对比之后,趁双十一优惠促销,我入手了一个扫地机器人。不到三千块钱。自从扫地机器人来了,我自己再没擦过地,沙发下面一些如果我自己擦需要弯腰,甚至跪在地上才能够到的地方,它很轻易地一扭身儿就能进去,我特别爱看它在各种腿儿之间绕来绕去,可显它能耐了。

  花给植物的钱,永远最值

  搬家之前散味儿期间,我时常过来新房子看看,那时候就把老房子的植物给搬过来了,后来觉得房子空,它也怪孤独的,就少少地买点鲜花绿植,给它做伴。搬家之前的3个月,新房子里就没断过花儿。买花的方式有点变化,最近沉迷某直播间,每天晚上9:00左右挂在直播间里,抢抢抢。

  除了鲜花,整个2024年,买得最值的植物,一个是三叶草,一个是马醉木。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给我带来了长时间的惊喜和快乐。

  精神消费

  2024年,继续给那仨长视频平台续费,2024年有仨语言类喜剧节目比较喜欢,不完全是因为搞笑、欢乐,更主要是因为这些演员们、编剧们,他们观察生活的点都很有意思、很独特,丰富性和娱乐性是它们最吸引我的地方。

  至于读书,倒是看了一本老书《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买了好久,有一天随手拿起来翻了翻,觉得读起来确实很吸引人。年初还读了一本《幸福地理学》,作者走了世界上10个国家,想去了解生活在一个国家的人为什么会感觉到幸福或者不幸福。这本书与《追风筝的人》互为参照,两相对照,深刻体会到,一个人出生在什么地方太重要了。

  2024年,继续去现场看了一些演出——音乐会和脱口秀。

  印象最深的是2024年8月17号去国家大剧院看了彩虹合唱团的《活在爱里面》。那天,很多人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有漠河来的,还有西班牙来的。坐在我右边的能当业余讲解员的小伙子来自上海,返场时大家一起唱《彩虹》,现场很嗨。

  花小钱,热爱生活

  2023年,我的亲戚朋友里,连人带猫加起来一共走了7个,其中有三位至亲:我的父亲,亲如家人的闺蜜小叨和养了18年的老猫M。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精神状态太糟糕了,整个人都起不来了,像掉进了一个黑洞里。我知道这样不是个事儿,往后的日子还长啊,无论如何要站起来。那么所有这些能让我重新站起来的事儿,生活中所有向内求的东西,那些滋养精神的东西,全都变成了刚需。

  所有这些消费,总结起来就是玩儿。过去这一年,我觉得这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儿之一。爱玩儿跟爱吃一样,是正当的,不丢人。玩儿也没有高下之分,开心就好。

  热爱生活不用花很多钱,比如买点零食、喝杯咖啡、偶尔吃个小蛋糕,买个小盆栽、小植物,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开心的程度很强烈,持续的时间也很长。生活里需要这些小小的快乐、小小的奖励维持正向的平衡。 所以,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我的2024年,我想用“建”。建立、建设,感觉自己从黑暗的2023年爬起来了,能走出去了,重新有了快乐的能力,重新建立生活。    (摘自《人物》2025年第2期 原版二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