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初,江珊主演话剧《德龄与慈禧》亮相上海大剧院,2月21日,又将从宁波出发,重庆、长沙、广州、烟台、武汉、常州、沈阳,以每周一座城市的速度巡演至4月。而跟着剧组走南闯北,是江珊年轻时就有的梦想。
相比2024年巡演,今年登台有什么新感受?
江珊:《德龄与慈禧》2024巡演10月收官,今年1月又开始演出,因此我没有登台的陌生感,可以迅速进入慈禧这个角色(见图)。我在中戏学的就是舞台表演,只不过《德龄与慈禧》有165分钟长,我作为主演,全程不能有一丝一毫走神或者松懈,不像拍影视剧,可以喊停。
《德龄与慈禧》制作人李东说:“江珊老师是剧组主心骨,带领演员们向同一个方向前进。”这对您是挑战吗?
江珊:谈不上挑战。但是你确实要思考怎么更好地与对手演员合作,在合作过程中让大家互相靠近,为着同一个目标,劲往一处使。
话剧不像影视剧,可以打断重来,演员怎么把话说得像话而不是台词,其中有着很微妙的平衡。我希望能把何冀平老师笔下的慈禧演得更丰满。演德龄和光绪的演员,也和首演时不同,我要不断去适应新的对手演员,抓住新的感觉,继续打磨。
当年您非常爽快地接受《德龄与慈禧》的邀约,它吸引您的原因是什么?
江珊:文学作品、影视剧里的慈禧给人带来先入为主的印象,可慈禧没有人见过。《德龄与慈禧》剧本里有一段描述:“老佛爷年近70岁,看上去像50岁,思维敏捷,反应特别快。”她执政47年,去世的当天还在召集大臣,脑子一秒都没停过。大家为什么怕慈禧?因为没有人知道她怎么想的。我想把这种情绪传递出去,自然而然形成“江珊的慈禧”。
2022年,您第一次参演音乐剧《夜半歌声》,还担任表演指导。
江珊:《夜半歌声》是我首演音乐剧,一偿夙愿,我很激动。音乐剧演员可能演唱毫无障碍,但如何把情感和漂亮的歌声融在一起?我和导演一起帮助演员。
音乐剧拥有一群非常年轻的观众,相比之下,话剧观众年龄跨度更大。
江珊:很多年轻的朋友愿意走进剧场,我们当然更高兴,起码他们可以在两三个小时里脱离手机,脱离碎片式的信息侵蚀。
现在您经过三十多年磨炼,能与压力相处自如。年轻时是怎么过来的?
江珊:我在北京人艺实习时演过《北京人》。我紧张到手脚冰凉。但上了台,我什么都忘了,就是去完成角色。很多演员像我一样,在侧幕候场时紧张得要死,但是上台一演戏,杂念、紧张全部扔掉,你是另外的一个人了。 (摘自2月14日《解放日报》 诸葛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