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前的广州政治讲习班

作家文摘 2025年03月07日 ·李在全·

  北伐战争时期的李富春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通称“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等,是人们熟知的军政训练机构,中国国民党政治讲习班(以下简称“广州政治讲习班”)则鲜为人知。实际上,广州政治讲习班在当时是一个规模颇大的教育训练机构,且名为国民党机构,实则由共产党人主持。

  创设的缘起

  1925年7月底,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整编军队时,将谭延闿所部“建国湘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后有一部分编余军官,需予适当安置,谭氏建议开办政治讲习班,以便将这批编余人员集中训练。基于统一军事政治教育的考虑,国民政府决定该讲习班由国民党中央党部办理,定名为“中国国民党政治讲习班”。因系“湖南事务”,国民党中央指定讲习班由“湖南政治研究会”负责办理。

  湖南政治研究会由国民党政治委员会于1925年10月决议设立,以研究湖南军政问题为宗旨,委员有谭延闿、林伯渠、毛泽东、陈嘉祐、程潜。当时在粤的湘籍人物中,谭延闿势力最大、资历最老,是湖南政治研究会的最高领导。

  1925年12月15日,谭延闿、毛泽东、林伯渠等致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在国民党中执会指挥之下设立“短期政治讲习班”,请示指派讲习班理事会理事7名。当日,国民党中执会决议,指派谭延闿、程潜、陈嘉祐、鲁涤平、李富春、林伯渠、毛泽东为讲习班理事。7位理事中,谭延闿、陈嘉祐、鲁涤平、李富春来自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程潜时任第六军军长,林伯渠时任第六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毛泽东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实乃“湖南政治讲习班”

  因谭延闿、程潜、陈嘉祐、鲁涤平均有其他军政事务,讲习班具体组织由毛泽东、林伯渠、李富春负责。

  讲习班筹备之初,国民党中央即通知湖南省党部,在各地党部和各学校团体党员中考选人员入班学习。据讲习班学员黄克诚忆述,当时中共中央指示湖南党组织选送一批学生去投考,黄克诚和黄庭芳都被选上,1925年底接到录取通知书,随后前往广东。

  讲习班还在广州就地招收一批进步青年,主要为第二军培养政工干部。讲习班筹办期间,各地奔赴广东的青年络绎不绝,给筹办工作带来不小压力。1926年2月2月中旬,讲习班“正取学员一百五十人,并以湖南同志情切求学,特例外选收一百人,共收录学员二百五十人”,俟筹备完成后,即可择地开班授课。

  讲习班设在广州惠爱路国民党中央党部,在中央党部的空坪里临时搭盖一些简陋的竹棚,作为教室、宿舍之用。学员生活俭朴,几十个人住一间,睡的是双层床铺;上课一般是大课,全班学员一起听课。

  1926年2月28日,讲习班举行开学式,谭延闿讲述设立讲习班缘由:

  ……因为湖南是北伐的孔道,所以先把湖南省区的同志,集合到这里来,将来逐渐推移,再做各省区的工作,这就是中国国民党政治讲习班的缘起。

  根据后来刊印的《同学录》,讲习班毕业学员382人,其中湘籍350人,名为“中国国民党政治讲习班”,实乃“湖南政治讲习班”。

  毛泽东和李富春出力尤多

  在讲习班筹建和管理上,毛泽东和李富春出力尤多。讲习班前期,毛泽东担任代理主任。3月18日,在讲习班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集会上,毛泽东发表题为《纪念巴黎公社应注意的几点》演讲,指出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由此强调“要从此学得革命的方法”,吸取失败的教训。不久后,因为毛泽东主要精力转到农讲所上,讲习班事务由李富春接手。

  讲习班教学内容包括政治课程和军事课程,以政治课程为主,教员主要是国共两党重要领导人和各界知名人士。主要教员和课程有:汪精卫,中国国民党史;陈公博,中国国民党政纲;高语罕,三民主义;张太雷,世界政治经济状况;邓中夏,职工运动;萧楚女,社会主义/国际主义与民族问题;恽代英,中国政治经济状况;郭沫若,革命文学;毛泽东,农民运动;等等。据黄克诚忆述,宋庆龄、蒋介石、吴稚晖、彭湃等都来讲演过,学员还常到广东农民协会上党课,讲党课的主要是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陈延年,周恩来也来讲习班讲过党课。

  军事训练亦是讲习班课程一部分。学员300多人编为一个大队,由刘楚杰(中共党员,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担任大队长,大队下辖4个中队,大队长和中队长从黄埔军校或其他军事单位抽调而来。军事学科没有专职教官,仅由队长或请人来讲步兵操典、射击教范等。

  1926年5月,北伐开始。为适应革命形势,讲习班需提前结束,组织学员投入战斗。因此,讲习班原计划为期半年,实际存在时间为4个月。7月6日,讲习班举行毕业式,谭延闿、陈其瑗等到场演讲。

  在随后的北伐战争中,经讲习班培训的干部承担了大量军队政治工作,为北伐顺利进军作出重要贡献。后来成为中共高级将领的曾希圣、段德昌、黄克诚等人,在讲习班毕业后,于6月下旬转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举办的训练班,随即被编入北伐军前敌政治宣传队。曾希圣任分队长,从广东韶关到湖南长沙一路上,“沿途开展了群众工作,召开群众大会,进行革命宣传,粘贴标语,散发传单。”来自湖南南县的学员、共产党员段德昌,先后担任唐生智第八军第一师政治部秘书长和第三十五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为北伐战争做了大量政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伐军各军担任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到1926年12月已达1500人左右。正是这些共产党员的政治工作,大大助推了北伐顺利进军。    (摘自《历史研究》202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