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吸取教训者注定会重蹈覆辙,代号为“空气动力学项目”的美国机密行动就是例证。自1949年起,美国中央情报局派乌克兰流亡者在夜间以伞降方式潜入故国,让他们与游击队一起反抗苏联当局。虽然结局并不好,但还是持续了数年。
各部门步调不一
在第一次伞降渗透行动过后不到三周,有关这场机密行动的一些信息就为美国公众知晓:1949年9月23日,《纽约时报》引述了苏联对该行动的报道。随后几年,又有不同媒体刊发了后续报道。1977年,中情局前官员哈里·罗西茨克出版了回忆录,记述了“空气动力学项目”的细节及其失败经过。
基于后来解密的中情局文件,以及在慕尼黑领导这场行动的中情局官员斯蒂芬·坦纳的档案,美国历史学家托马斯·博格哈特于2025年1月纠正了罗西茨克对该行动的一些说法和评价。
导致这场行动失败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杜鲁门治下美国政府的各有关部门步调不一。它们虽然原则上都命令下属要采取措施来遏制共产主义,但在具体细节上并不作出明确指示,并且缺乏协调和沟通,导致有关行动缺乏有效领导,对其成效也不作检讨。这导致常驻欧洲的中情局官员经常擅自发起考虑不周详的行动。
就“空气动力学项目”而言,发起行动的是常驻德国的美国特工。二战后,许多乌克兰人生活在巴伐利亚。他们有的在二战中被纳粹抓到德国当苦力,有的是反共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在战时曾对苏联红军发动游击战,在战争末期西逃。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曾与纳粹勾结,所以美国情报机构的一些人反对与这些人合作,但另一派人奉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句座右铭。
无人愿执行任务
1949年9月5日,在夜幕的掩护下,中情局派出一架没有任何标志的飞机从巴伐利亚的菲斯滕费尔德布鲁克飞往乌克兰西部。机组人员都是乌克兰人,其中两人是信使。他们在跳伞几天后就死了。
惨败并未促使中情局改变计划,“空气动力学项目”反倒获得更多拨款,并准备继续组织伞降渗透。美国人招募了4名乌克兰人当特工,安排他们接受跳伞训练,还发给他们伪造的证件、制服、武器等装备。1950年5月30日,他们从菲斯滕费尔德布鲁克起飞,在乌克兰西部跳伞。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美国官员一无所获,后来才得知,其中三人在降落后不久便被苏联人杀死或抓获。
中情局按照之前的模式又派出几次飞机,结果都和之前一样。导致他们失败的原因之一是,苏联人通过双面间谍掌握了有关“空气动力学项目”和英国情报机构实施的类似行动的情报。英国人当时也在派特工以伞降方式渗透乌克兰。中情局于1953年停止了这一行动,但并不是因为官员们改变了主意,而是因为几乎再也找不到愿意去执行这种自杀任务的乌克兰人了。 (摘自2月24日《参考消息》 [德]马丁·克莱姆拉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