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

我们那算流金岁月吗?

作家文摘 2025年03月07日 ·文清丽·

  文清丽,陕西长武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大学艺术系和鲁迅文学院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和鲁院第二十八届高研班深造班,曾在《人民文学》《十月》《花城》《北京文学》《作家》《大家》等全国文学刊物发表作品六百余万字。获《长江文艺》方圆杯小说奖、《广州文艺》第四届都市小说双年奖一等奖等,现《解放军文艺》主编。

  (选自《长江文艺》2024年第10期)

  1

  新书分享会开到两小时,我才有些放松,打量了一番台下的读者朋友。余下来的时间是两名男女大学生分别朗读一些片断,然后主持人总结几句,活动就圆满结束了。

  就在主持人要开口时,有个大学生模样的小伙忽然举手,主持人瞧了我一眼,我略一思忖,点点头,他马上说,这位朋友,你有什么问题,请讲。

  我想问李老师,你书中写的多是你三十多年前的战友故事,现在你还跟他们有联系吗?

  我笑笑,说,不多,但我挺想他们的,我相信他们生活得都很幸福。虽然我没有跟他们联系,可他们在我笔下,永远都鲜活如初。

  又一个少女举起了手,主持人把话筒递给了她,她一双清亮的眼神瞧了一会儿,才说,李老师,你的小说里面,战友间的那种爱,的确感人,但我有个问题,你是不是有些美化他们之间的友谊了,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有人说,相逢不如怀念。友谊跟爱情一样,相处久了,自然就有摩擦消耗。我想听您真诚的回答。

  我略一迟疑,端起杯子,喝了口水,轻声笑道,有时喝水,我们还会呛一下,但不能因为怕呛,就不喝水了吧。我说到这,大家都笑了。我本来还想说,可又想,言多必有失,便果断地停住了话题,然后把目光望向主持人。

  这时坐在后排一位戴着浅蓝色口罩的中年女人又举起了手,聪明的中年主持人已经理解了我投给他的眼神,抱歉一笑说,李老师一会儿还有活动,今天的分享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我马上站起来给大家鞠了一躬,长长舒了口气。正当我签完名,要站起来时,忽听有人喊李晓音,李晓音!我心里一哆嗦,下意识地想难道刚才的回答有纰漏?一抬头,是那个本来要提问的跟我年纪差不多的中年妇女,看起来有些面熟,但一时想不起她是谁。

  我谨慎地问:你是?

  哎呀,真是贵人多忘事。她重重地打了我一拳,说,我是李湜湜呀,今天专门来听你讲座的,太为老战友自豪了。来,快给我签个名,我好四处炫耀。

  呀,李湜湜,你来旅游了?一直说跟你聚,可总有这样那样的事缠身。没想到,北京没见,却他乡相逢,好有戏剧性。我递过书,握住她递过来的手,随着她热烈的摆动,机械地也跟着摇晃。

  你现在是功成名就,我几次打电话,你都不接见,我还以为你早就忘记我们了。张一鸣昨天还提起你呢。我今天本来去韭菜坪玩,无意中在地铁里看到你的新书分享会海报,哎哟妈呀,我以为眼睛花了,我的老战友竟然把事干得这么大,都出名到全国了,我立即打电话告诉张一鸣,她要接受记者采访,让我一定把你请到她那,咱们几个老战友好好说说话。

  我这次来时间紧,你看,一小时后,还有一个活动。

  你这么一说,我更要怪你了,你到贵州来,也不给张一鸣打个电话。抽出一两个小时见见老战友,总归有时间吧。要知道,我可是专程从北京来看张一鸣的。她说着,终于松开了我的手,汗津津的手,让我很不舒服。什么人,我又不是当年的新兵,当着众人的面如此训我,这样的战友我宁可不见,但又害怕李湜湜的大嗓门招来更多的读者,让人误解我笔下战友情深,现实却与战友君子之交,只好抱歉一笑,低声说,怕麻烦大家嘛。

  怎么叫麻烦,人是越走越亲近嘛,说好了,晚上一起吃饭,三十八年没见了,难道你不想战友们。我一会儿给你发聚会的定位,说好了,不来你就不是我们女兵三班的人。对了,你还不知道吧,张一鸣跟你一样,也干成了大事,都登报上网了。我先不剧透,去了,你肯定大吃一惊。李湜湜神秘地说着。

  我尽量!这时主持人叫我去另一个大学做讲座。我匆匆告别了李湜湜。

  不见不散,多晚,我们都等你。我走出老远了,李湜湜还在背后叮嘱道。主持人笑道,他乡遇故知,难得,难得。

  下午五点刚到宾馆,我就接到了张一鸣的电话,说,好高兴老战友要见面了,五点半派车过来接我。如此盛情,我决定去见见三十多年没有见的战友。

  2

  接我的司机姓刘,是一个健谈的小伙子,当我问张一鸣现在干什么工作时,他充满自豪地说,张院长办了一个老兵之家,他就在那上班。

  老兵之家,我想它就是个招待所,给军人或退役军人打折。这是不是李湜湜嘴中张一鸣干的大事?

  当窗外的景色再无新鲜感时,我的思绪慢慢切换到了新兵连。

  张一鸣在新兵连,引起大家注意的不是她的大个子,而是她把觞觥觚斛念错了。我敢说这些都是用兽角做的酒器,我们女兵班除了姜班长没有一个人能全念对,这说明不了张一鸣不优秀。我认为这是班长故意难为张一鸣,而且我也认定班长考她之前,先做了功课的,可在好强的张一鸣看来这是件很丢脸的事。

  按说姜班长对我们每个新兵都很好,只要在训练中能吃苦,即便脑子笨些,班长也不会批评,最多眉头皱一下,在你跟前站得时间长一些,先扳你的胳膊或腿,还屡教不改,她会让你正步单腿伸长时间比别人多五分钟。那五分钟,简直比五十分钟还让人难熬。

  班长为什么要考张一鸣,客观地说,这是张一鸣自己找的。

  (选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