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江门的恩平市遍布与冯如有关的元素(见左图),恩城镇的冯如广场更是如今恩平最大的公共空间。“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是恩平人,1907年就在美国建立飞机制造厂,1909年完成第一次试飞,1911年携两架飞机回到中国,1912年不幸因飞机失事而去世。冯如广场后的恩平航空名人塑像园里,又有梁汉一、黄泮扬、岑泽鎏、梁持旺、卢传铭、卢发喜、潘泽光、潘天佑、张瑞芬和冯培德等中国航天英杰。
当地的各种展会活动往往在冯如广场举办,濑粉(见右图)作为恩平本地特色产品,常常在此展出——恩平濑粉最为正宗的牛江镇,正是冯如的故乡。
中国人的饮食离不开碳水,在南粤除了以饭呈现,还有令无数人着迷的粉面。濑粉由米浆制成,工序复杂,米香浓郁,软韧适中,是珠三角地区常见的农家碳水食物。濑粉又名“酹粉”,“酹”在粤语中音同“濑”,始于19世纪50年代,最初源自广东中山,也有源于云浮新兴、佛山高明和广州西关等说法,是以稻米打磨后的粘米粉拌和热水后制成的长粉条。
如今的恩平濑粉主要产于沙湖、牛江、江州、君堂、圣堂、良西等镇,其中又以牛江最为知名。据记载,恩平濑粉工序复杂,要选取口感相对更佳的本地十月米,也就是晚造米,舂粉晒干。将水煮沸后,放进米粉煮熟,拌以生粉用力搓匀至柱状粉团。搓好的粉团以手指按压,按处下陷而四周无裂痕,放手后随即弹起复原方为合格。只有这样的合格粉团所制作的濑粉,入口才会软韧爽滑,否则就会变硬、变涩和变糊,失去濑粉的独特风味。
恩平濑粉所配的上汤,最常见的是莲藕猪大骨汤,还有莲藕老鸭汤和猪手汤等,有些地方还会加入白糖和烧酒。最具特色的当属汤底中的药材,如党参、巴戟、杜仲、枸杞、北芪和红枣等。若是宴席,往往会端上整盆濑粉和整煲汤,每个人各取所需,自行调配比例。如果是小店里,则是一碗碗濑粉盛好后,淋上一大勺汤。
当年的濑粉制作依托于人力,使用的都是石磨和木制工具,如今则已步入机器化大生产阶段,在牛江镇等地区更是成为地方重要产业。如今的恩平濑粉,大致上走两条路线,一是传统模式,以遍布恩平城乡的濑粉店为主,走早餐铺或大排档风格,售卖传统的药材濑粉、猪脚濑粉和鸭血濑粉等,另一种则是创新品牌模式,以机器化生产配合品牌营销,除了传统风味外,有些厂家还推出了麻辣烫濑粉、酸辣濑粉、炸酱濑粉和接近意大利面吃法的“肉捞濑粉”等创新濑粉。 (摘自《同舟共进》2025年第1期 叶克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