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吴健雄的师生情谊

作家文摘 2025年06月27日 ·周瑞金·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胡适与吴健雄(见图,二人合影)的师生情谊堪称一段跨越文理鸿沟的佳话。

  从苏州女中到中国公学

  1928年5月,胡适在苏州女子中学做了一场题为《摩登的妇女》的演讲,鼓励新时代女性。台下负责记录的16岁女生吴健雄,被胡适的演讲深深震撼,内心澎湃不已。多年后,她在给胡适的信中写道:

  我听到了你那次在苏州女中的演讲,受到的影响很深。后来的升学和出洋,都是从那一点出发的。

  1929年,吴健雄以优异成绩从苏州女师毕业并获得保送中央大学资格。因师范生受保送要先服务一年,她去了中国公学。在中国公学,吴健雄成为数理学系的一名学生,同时选修了胡适讲授的“有清三百年思想史”课程。尽管主修理科,她却“舍得花大量时间读文科书籍”,这种文理兼修的学习态度深得胡适赞赏。

  一次历史考试成为师生关系的重要节点。那场考试由胡适监考,吴健雄仅用两小时就第一个完成考试并交卷。胡适阅卷后激动地对同事说:

  我从未看到一个学生对清朝三百年思想史有如此透彻的见解,我给了她一百分。

  中国公学另外两位教授马君武和杨鸿烈听闻此事后也表示,班里确有一名总是考满分的女生,三人不约而同写下的名字是“吴健雄”。这次考试后,胡适对这个聪慧过人的女弟子愈发器重,在学术道路上给予诸多指导与帮助。

  胡适对吴健雄的学术指导

  1936年,24岁的吴健雄获叔父资助赴美留学,原计划进入密歇根大学深造。然而,在途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时,她被该校物理系的学术氛围和实验设备所吸引,物理系主任柏基破例接受她进入伯克利物理研究所就读。

  同年10月,胡适赴美参加哈佛大学校庆时,在伯克利与吴健雄等人进行了深入交谈。次日,即1936年10月30日,时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的胡适特意给这位得意门生写了一封长信,系统阐述了他的治学理念。胡适在信中开宗明义地指出:

  凡治学问,功力之外,还需要天才。

  他用龟兔之喻形象说明:

  龟兔之喻,是勉励中人以下之语,也是警惕天才之语,有兔子的天才,加上乌龟的功力,定可无敌于一世。仅有功力,可无大过,而未必有大成功。

  胡适进一步指出:

  你是很聪明的人,千万珍重自爱,将来成就未可限量。这还不是我要对你说的话,我要对你说的是希望你能利用你的海外住留期间,多留意此邦文物,多读文史的书,多读其他科学,使胸襟阔大,使见解高明……做一个博学的人。

  他强调:

  凡第一流的科学家,都是极渊博的人,取精而用弘,由博而反约,故能有大成功。

  胡适的这封信中一个英语单词有误,他发现后立即再写一封信更正。这种一丝不苟的学术作风给吴健雄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她日后实验物理学研究中严谨风格的榜样。

  据记载,胡适在旅行中看到英国大物理学家卢瑟福的书信集,认为正在美国攻读物理的吴健雄一定会感兴趣,便买下寄给她。吴健雄深为感动。

  吴健雄的科学成就与学术风范,完美诠释了胡适教育理念的价值。正如胡适所言:

  我一生到处撒花种子,即使绝大多数都撒在石头上了,其中有一粒撒在膏腴的土地里,长出了一个吴健雄,我也可以百分快慰了。

  1962年2月,吴健雄与丈夫袁家骝赴中国台湾参会。此时胡适大病初愈。他们一下飞机便前往探望胡适。当时,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也在座。吴健雄风趣地对吴大猷说:

  你是饶毓泰先生的学生,饶毓泰和我都是胡先生的学生,从辈分上来说,你应该喊我“师叔”的。

  这引得在场众人会心一笑,也展现了吴健雄对师承关系的珍视。     (摘自5月11日《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