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魔改毕业照

作家文摘 2025年06月27日

  从影楼团拍到个体约拍,从流水线模板到定制化表达,随着毕业季的临近,一场关于“毕业照”的影像变革正在高校中悄然展开。多样化的记录方式背后,是Z世代(通常是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对青春纪念仪式的重新定义。

  个性化定制

  “摄影师会带我去校园里每一个有纪念意义的角落取景,琢磨怎么找角度、怎么用光,拍出来的照片既有氛围感,也有专属的故事。”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双培毕业生阿萱找专业摄影师为自己记录下毕业瞬间。

  相比传统影棚的程式化拍摄和熟人互拍的非专业性,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和阿萱一样,选择网络约拍毕业照。网络约拍的摄影师通常会发布过往作品,并附带风格标签,方便大学生根据喜好进行选择。

  网络约拍服务分免费和付费两类,但也有学生对网络约拍持谨慎态度。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生姗姗表示,虽然会考虑付费拍摄毕业照,但更看重性价比。“网上的一些摄影师并不太靠谱,”北京工业大学统计学毕业生景泽则认为,“与其花几百元拍毕业照,不如找朋友互相拍一组,再请吃顿饭,既经济又能留下更有情感价值的回忆。”

  翻拍经典

  一批打破常规的“搞怪毕业照”也是毕业生表达自我、告别青春的方式之一。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生小羊分享的一组毕业照在平台上收获大量点赞。照片中,有人模仿《成龙历险记》的武打动作,却因体力不足单腿摇晃;有人身着旗袍搭配学士服,在绿荫中还原《花样年华》的东方浪漫。谈及初衷,小羊直言:“七年校园生活不只有拼搏,还有打闹和陪伴。”她希望用这些“不正经”的镜头,留住自己最真实的精神状态。

  部分毕业生还将专业特色融入拍摄:医学生以实验室为背景拍出悬疑片;《爱情公寓》《甄嬛传》《西游记》(见左图)等经典影视剧频频被翻拍;更有毕业生邀请导师一同“入戏”,为师生情谊增添一份轻松与趣味。

  除了毕业照,毕业视频也正成为记录青春的新形式,尤其是“转场视频”火速出圈。在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毕业生小李和朋友们制作的视频中,学生们将毕业论文抛向空中,画面随即切换为学士帽缓缓落下,触动了不少网友:“帽子落地的那一刻,我的青春也结束了。”

  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生小刘与室友轮流站在C位,好友们从两侧扑入怀抱,衣角飞扬、笑容灿烂,成为大学生活最动感的一帧。“这是我们为四年时光精心筹备的落幕。”

  不少同学通过创意剪辑展现属于自己的毕业风格:有人从校服到学士服,配以旗袍与古风乐;有人用宿舍场景串起情感转场,将服装、布景与配乐融合。从电梯关门前的青春校服裙,到电梯再开门时的学士服、硕士服,每一帧都承载着珍贵的青春记忆。

  展示审美与巧思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个性化表达融入毕业照拍摄中,如爆改学士服——簪花风、国风、朋克风……各式各样学士服爆改热潮的背后,是他们希望用更能表达个性和自我的方式与青春告别。

  自去年簪花学士服火了之后,今年这一届毕业生又开发出了“簪谷学士服”,即把喜欢的“谷子”(二次元作品衍生出的周边产品)DIY成痛帽、痛袍、痛花(二次元文化中的“痛”源自日语,现多指用动漫、游戏等二次元元素对物品进行装饰,以表达对特定角色喜爱的一种文化现象),用这种方式记录自己的毕业时刻,既留下青春纪念,也留下对热爱的记录。

  中国地质大学博士毕业生冰蓝笑(网名)将个人的热爱与毕业仪式巧妙结合,亲手改造“痛学士服”纪念求学终点。她受二次元文化启发,在博士服上缀满动漫角色“不二周助”的周边徽章(见右图),并且配色与红黑学位服呼应。这个角色陪伴她从初中到博士,尤其在读博阶段,“不二周助”自我怀疑却坚持的特质,成为她在实验数据推翻重写、投稿濒临延毕时的精神支柱之一。

  她还把这个角色写进了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甚至带着娃娃去喜马拉雅山脉打卡。毕业拨穗仪式上,她邀请担任中国地质大学校长的导师为角色玩偶拨穗,导师欣然配合。这位支持学生多元发展的教授,常向他人炫耀“学生拿过全国cosplay大奖”。

  如今,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都拥有不俗的动手能力和创作力,毕业季也成为他们展示审美与巧思的舞台。

  四川传媒学院毕业生西米椰因一条“痛学士服”DIY教程走红社交平台,她将23枚徽章竖向串联为5条链,固定在学士服肩部,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全员推痛肩”,并用蓝白仿真花和托架制作出以“自推”(自己喜欢的IP)为主题的“痛学士帽”。她花心思最多的是那束“痛花”手捧花,她尝试用竹签和花艺胶将徽章与毛绒娃娃固定,并请花店老板协助,完成了这束造型精致、充满个人风格的花束。    (摘自6月17日《北京青年报》  叶婉  王婧懿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