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凭啥征服“数学天才”

作家文摘 2025年06月27日

  近日,34岁的年轻教授王虹(见图)在北京大学开数学讲座的消息引发学界广泛关注,多位旁听学生拍下了现场画面,不仅教室现场人山人海、座无虚席,教室外面也站满了人,就连韦东奕也现身教室第一排认真听讲,并在课间与王虹交流数学问题。

  攻克了世界级难题

  王虹是一名“90后”数学教授,出生于桂林市平乐县沙子镇。她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聪慧和对知识的渴望。2007年,她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录取。

  据报道,王虹的父母都是老师,在她没上学之前,已经用一些形象的东西引导女儿学习,好在女儿接受能力不错,后来通过自学直接跳过了一年级和六年级。中考时,又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桂林中学。

  高中三年,王虹不断进步,如愿考进北京大学。最初,她进入的是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然而,出于对数学的挚爱,她毅然转入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本科毕业后,王虹选择出国深造,先是在法国获得了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工程师学位和巴黎第十一大学的硕士学位,随后远赴美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王虹先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研究工作。2023年7月起,王虹在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研究所担任副教授。今年5月22日,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宣布,聘请中国数学家王虹自今年9月开始担任该校数学学科终身教授。与此同时,王虹将兼任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数学教授。

  王虹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高度认可。2022年,她获得了备受瞩目的“玛丽安·米尔扎哈尼新前沿奖”。这个奖项由突破奖基金会于2019年设立,以纪念2017年英年早逝的首位女性菲尔兹奖得主玛丽安·米尔扎哈尼,专门表彰在过去两年内获得博士学位的杰出女性数学家。王虹因其在限制性猜想、局部光滑性猜想及相关问题上的研究进展而获此殊荣。

  近期,王虹与数学家约书亚·扎尔共同宣布,成功解决了存在逾百年的三维挂谷猜想,这一成果在数学界引发强烈反响。王虹将极有可能成为首位获得菲尔兹奖的中国籍数学家。菲尔兹奖是依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要求设立的国际性数学奖项,于1936年首次颁发。该奖是数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因诺贝尔奖未设置数学奖,故该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该奖每4年颁发一次,在由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办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举行颁奖仪式,每次授予2至4名有卓越贡献的数学家。获奖者必须在该年元旦前未满40岁。

  至2022年,世界上共有65位数学家获得菲尔兹奖,其中两位为华裔数学家,分别是1982年获奖的数学家丘成桐和2006年获奖的数学家陶哲轩。

  班主任对她印象深刻

  王虹的高中班主任唐年华说起自己的学生如今获得的成就,唐年华感到很开心,也十分欣慰。“她是我带过的最后一届学生,也算是我的关门弟子吧。”已经退休多年的唐年华对王虹印象深刻。2004年,王虹进入桂林中学高中235班读书,这个“小个子”女孩因为积极回答问题,敢于发言讨论,常找老师请教,所以很快走进了唐年华的视野。

  “她在小学跳过级,所以比同年龄的学生小两岁。”唐年华回忆说,高一上学期刚开始,他发现王虹有一个优点——提前预习课程。不仅如此,王虹在课堂上的专注力特别高,每次老师提问,她总是第一个举手发言。

  但也许是离家较远的缘故,起初,王虹有些不太适应,让她有了想回家读书的打算。唐年华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找到王虹,鼓励她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坚持下来。得到老师安慰,王虹心里释然多了。

  就这样,王虹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成绩也突飞猛进。高中三年,王虹的学习状态比较稳定,成绩一直排在全班、全年级前列。进入高三,唐年华为了培养王虹的责任心,还让她担任数学科代表,希望带动同学们共同进步。最终,王虹在当年高考中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摘自6月23日《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