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装》:编剧写给纸媒的表白

作家文摘 2022年03月01日

  电视剧《盛装》,算是编剧雷志龙对纸媒的一次思念,一次表白。故事由杂志的没落开始,讲述时尚杂志《盛装》副总编陈开怡(宋佳饰),突然接到总编乔治的死亡噩耗。接替总编一职的是从香港空降而来的肖红雪(袁咏仪饰),比起杂志内容,她似乎更偏重商业价值。于是,陈开怡带领着真正在乎杂志的一批员工,在传统媒体时代的沉沦中,寻求《盛装》的出路和新生。

  陈开怡代表着坚守内容的媒体人,肖红雪代表想法更多、思维更活络的新媒体人,而跳楼的乔治,则是那个一去不复返的理想本身。导演五百很喜欢这个故事,他认为这部剧的珍贵之处,在于编剧雷志龙就是杂志媒体人出身。

  雷志龙在媒体待过七年,从新闻网站到杂志《东方壹周》《嘉人》。离开媒体的时刻是2017年,在他而立之年,所有传统媒体都面临转型。雷志龙写过不少话剧剧本,也写过《无名之辈》。最终,他在一个前同事的引荐下,接触到了电视剧。他想写的第一个电视剧剧本,一定是传统媒体这艘“巨轮”的缓慢沉沦。没想到,剧本一写就是三年。在这三年中,《盛装》的写作动力也逐渐丰富。

  “时尚不是我想写的”

  刚开始,触发雷志龙提笔的,是新旧媒体时代的交替,“2017年,媒体行业的状况已经尘埃落定了,纸媒该关的已经关了。船在沉没,各种各样的人在船上展现众生相,我小时候看剧就很喜欢看《大时代》,有想写时代的冲动”。

  他最终选定,时代故事的主角《盛装》是一本时尚杂志。不可否认,一旦带上“时尚”两个字,观众的期待就有所不同了。但雷志龙从一开始就没有将重点放在“时尚”两个字上。

  “在写这个戏之前,我就特别喜欢《穿Prada的恶魔》,看了很多遍……但在我们这个语境里,时尚跟大部分人是没什么关系的……中国有这么多时尚杂志,每个主编对时尚的理解都不一样,只不过形式类似,它是由品牌、优雅的酒会、游艇、名表名车,这些东西构成的,它其实搭建在非常高度的物质基础上。这也不是我想写的。”雷志龙认为,时尚行业某种程度被标签化了。

  “我更想写的是内容,是纸媒和新媒体交错下的时代,这个时代影响观众对内容的理解,而不是对大片的理解。大片……不会变,只不过投放广告的平台不一样而已。真正变化的,是我们以前做一个选题,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从专访到周边采访,才能把这个稿子建立起来。而现在新媒体出内容则要快捷太多。”

  在这样的前提下,《盛装》成为他理想中的一本刊物,“更接近于一本内容刊物,而不是一个时装刊物”,雷志龙甚至把剧中的选题当做真选题想。

  对女性的关怀是叙事价值所在

  在媒体时代的变革之外,《盛装》中另一个最重要的主题,是“女性”。当然,这和行业状况有关,从业者多为女性。但更重要的是有关女性的生活状况,困境,互助。因此,陈开怡、肖红雪、秦敏、李娜、蔡菲、谷欢……《盛装》中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女性角色。

  雷志龙对女性语境很熟悉,但他逐渐感受到,有些习以为常的女性处境,“事情不应该是那个样子的”。“为什么妈妈做了饭不上桌?为什么男人之间谈的才是大事或者正经事?女人谈的事,就不是重要的事?为什么男人抽着雪茄,聊成功、聊项目的时候,就一定要得到尊重,而女生在一起,聊哪件衣服更好看,就不能得到尊重……”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他写《盛装》的重要原动力,也是他认为《盛装》的叙事价值所在——对女性的关怀。他在写《盛装》的时候,就一直在假设一种可能,电视剧能够看到的观众非常多元,“我希望《盛装》能被更多小城市的、县城的甚至农村的女性观众看到……她们能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有陈开怡、肖红雪这样的女性,女性的世界可以那么精彩……”  

  (摘自2月23日澎湃新闻 杨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