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冠秀和邓仕均

感人肺腑的“母子情缘”

作家文摘 2022年03月04日 ·王 龙·

毛主席与戎冠秀等合影

群英会上,戎冠秀和邓仕均(左)、李勇合影

  1944年2月10日,为表彰边区军民在反“扫荡”中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在河北省阜平县北崖村召开。会上,授予八路军连长邓仕均“边区子弟兵战斗英雄”称号,授予平山县下盘松村妇救会主任戎冠秀“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称号。在这次群英会上重逢,戎冠秀和邓仕均一段感人肺腑的“母子情缘”,才被更多人知晓。

  “你们都是我的亲人”

  邓仕均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八路军连长。1943年秋,他负伤住院。一次敌人“扫荡”时,身患疟疾的邓仕均在转移中掉了队。日军发现了他的踪迹,漫山遍野展开搜查,妄图活捉他。这时,正带领乡亲们转移的戎冠秀发现了受伤的邓仕均,赶紧一把抓住他说:“是自己人,快!跟我来!”

  敌人的枪声逐渐逼近,裹着小脚的戎冠秀半搀半背着邓仕均踉踉跄跄向半山腰一个秘密山洞爬去。可是洞口距地面有两米多高,浑身无力的邓仕均怎么也爬不上去。戎冠秀便蹲下身子,让邓仕均踩在自己的肩上,咬紧牙关硬是把他顶上了山洞。

  那段时间,戎冠秀悄悄找来治疗疟疾的中草药,精心照料,直至邓仕均恢复健康,重返前线。当时,他们只知道对方是自己人,并不知道彼此的真实姓名。

  就在这次群英会的最后一天,戎冠秀走上讲台,讲述自己抢救八路军伤员的故事。在台下的邓仕均这才听出,她就是当年反“扫荡”中救护自己的大娘。等戎冠秀发言后,邓仕均快步走到她面前,激动地说:“大娘,您还记得我吗?我就是您救的那个伤员啊!”

  戎冠秀掩护救治过多少伤病员,连自己也记不清了。她一听愣住了,随即笑呵呵地说:“你们都是我的亲人,不过你是谁,我还真是不记得了!”邓仕均满怀感激地说:“大娘,我叫邓仕均,没有您的救护,我肯定活不到今天!谢谢您……”

  晋察冀军区专职摄影记者叶曼之赶紧让他们站在一起,用相机记录下这个感人瞬间。聂荣臻看到这张照片后,被边区军民团结的事迹打动,欣然为其作了“光辉永存”的题词。

  再度重逢

  1950年9月25日,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全军性的英模表彰盛会。在参加会议的代表中,就有屡立战功的邓仕均以及“拥军模范”戎冠秀。

  戎冠秀没想到会在中南海怀仁堂和邓仕均再次相逢。她抚摸着邓仕均的伤疤,问长问短。邓仕均更是把这位救命恩人当作自己的母亲,见了面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

  这次表彰大会结束后,邓仕均本来准备赴波兰参加世界英模代表大会。但朝鲜战争已经爆发,得知部队即将入朝参战的消息,他赶紧搭乘火车追上部队,毅然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1951年5月,在第五次战役中,为掩护师主力部队过江,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87师559团团长的邓仕均率部连续打退敌人数次进攻,最后遭敌炮火袭击壮烈牺牲,年仅35岁。

  人们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戎冠秀。直到195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戎冠秀受邀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才从剧作家胡可那里听到邓仕均已在朝鲜战场牺牲的噩耗。戎冠秀泣不成声……

  “干革命哪能不死人”

  谁能想到,就在邓仕均牺牲前一个月——1951年4月,戎冠秀的小儿子、曾任志愿军某部炮兵连连长的李兰金,同样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戎冠秀的孙子李耿成回忆说:

  当得到叔叔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消息时,奶奶说:“孩子是我生的,但他是党培养的,干革命哪能不死人,他保家卫国而死,值得!”但在没人的时候,奶奶也经常失声痛哭。

  自打小儿子在朝鲜战场牺牲后,戎冠秀又先后送多位亲人参军,报效祖国。晚年病重一度恍惚时,只要见到部队穿军装的人来看她,她总喃喃地叮嘱说:“好好养伤,养好了去消灭敌人!”

  今天,邓仕均生前所在部队已转隶为武警部队。在武警指挥学院卫士广场一隅,矗立着一座根据邓仕均和戎冠秀当年合影创作的人像雕塑,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

  (摘自2月21日《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