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19世纪欧洲乐坛的大师们,李斯特的爱情经历似乎更加浪漫曲折,惊世骇俗。16岁那年,他爱上了一个贵族的女儿,她是他的学生,两人年龄相仿,情趣相投。正当两情相悦之时,那位贵族大人以中止女儿的钢琴学习为代价,断绝了他们的交往。初恋的失败,对年轻的李斯特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他的第一位情人是达古尔特伯爵夫人。1835年,24岁的李斯特在巴黎的文艺沙龙和她初识,疯狂地迷恋上了这位已经30岁的孀妇,带着她四处旅行和演出,如影随形,寸步不离。
那时的李斯特风度翩翩,谦和敦厚,自然受人欢迎和拥戴,尤其是喜欢音乐的女观众,她们对他与伯爵夫人的同居毫不在意,每次看到他在演奏前脱下白手套,就会激动万分,女粉丝们爱屋及乌,连他的鼻烟壶、手绢都成为争来抢去的心爱之物。
1837年,就是他和达古尔特伯爵夫人一起旅行的第二年,或许是爱情的神奇力量,唤醒了内心潜藏的音乐之泉,使之流淌出来,汇聚成一条宏阔的音乐之河,但丁的诗歌、拉斐尔的绘画、米开朗基罗的雕塑,都在这条河中交织融合,齐声欢唱,李斯特为之取名为《思想家》或《但丁的启迪》,让标题音乐从此大放光彩。
他和达古尔特夫人的感情维系了10年之久,最终未能避免分手的结局。或许是两人年龄差距太大,或许李斯特的感情不够专注,反正两人缘分已尽,分道扬镳了。不甘沉寂的伯爵夫人出了一本书,杜撰了一部辛酸情史,诋毁舞台上风采依旧的李斯特,可惜她的“希望”破灭了,没人理睬她的书,李斯特仍然是人们的“超级偶像”,不停地奔波于欧洲的各个城市,举行义演,发表演讲,辅导学生,接见观众……
和达古尔特夫人分手数年之后,李斯特又制造了一桩震动欧洲的绯闻。这次的情人是俄国王室成员卡洛琳公主,沙皇时期声名显赫的德裔公爵维特根斯坦的王妃。他俩相识于李斯特在俄罗斯举办的独奏音乐会上。在这场大型义演前,李斯特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有人花1000卢布买了一张票,比贵宾席的票价高出100倍,这人就是卡洛琳。李斯特怀着感恩之情,专门到她的座位前致谢,不料被王妃高贵优雅的气质所吸引,驻足凝眸,流连忘返。比李斯特小8岁的王妃早已是这位钢琴大师的“铁粉”,他那迷人的眼神给了卡洛琳战胜一切障碍的勇气,她抛弃了万贯家资(她家中的农奴就有3万人),放弃了尊贵的身份,甚至宁可被沙皇开除国籍,也要嫁给李斯特。
当然,这种离经叛道的爱情,受到了上流社会的种种责难,一再阻碍这对情人结婚。他俩历尽周折,熬过了漫长的13年岁月,直到李斯特50岁生日来临之际,本来已被教皇允许和卡洛琳结婚,但由于沙皇的干预而搁浅。
在和王妃相爱的时期,李斯特的音乐创作又一次出现“井喷”;他首创了交响诗,其中的《前奏曲》《塔索》《玛捷帕》是最为著名的代表作。这是一种全新的音乐体裁,也是李斯特对音乐的主要贡献。
李斯特一直熬到1886年,还是未能和卡洛琳走进婚姻的殿堂。或许他在漫无期限的煎熬中心灰意冷,晚年皈依了宗教,以虔诚的信仰抚平这份刻骨铭心的痛苦。但他至死没有放弃卡洛琳,临终前如是表白:“我所有的欢乐都得自于她,我所有的痛苦也总能在她那里得到抚慰……无论我做了什么有益的事,都必须归功于我的卡洛琳,我如此热望用‘妻子’这个甜蜜字眼称呼她!”李斯特谢世不到半年,卡洛琳也病逝于罗马,追随她的爱侣而去。 (摘自《散文百家》2022年第3期 邢秀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