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角先生”张奚若

作家文摘 2022年04月19日

1949年10月3日,张奚若(左三)陪同陈毅视察清华

  张奚若(1889-1973),著名政治家、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提议者。他曾长期在清华大学和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从事教育工作,是一位深为学生敬重和爱戴的教授。他对蒋介石的专制独裁,对国民党的腐败无能深恶痛绝,常有犀利的抨击言论,故有人给他送了一个雅号:棱角先生。

  一次,他面对六七千名听众演讲:“国民党政府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中国要有光明的前途,只能是废除国民党专政和蒋介石独裁。现在中国害的政治病是:政权为一些毫无知识的、非常愚蠢的、极端贪腐的、极端反动的和非常专制的政治集团所垄断。这个集团就是国民党!”

  1941年11月,张奚若作为参议员到重庆参加国民政府参政会,财政部一个官员作报告,不承认已经出现通货膨胀。张奚若当场用嘲讽的语气说:“要是在阴沟里都能找到钞票了,那才是通货膨胀呢。”接着,他又逐条质询财政报告。这种咄咄逼人的犀利气势让在座的蒋介石大为恼火,就按了按电铃,想制止张奚若的发言,还说:“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张奚若当即回应:“你不要按铃了,不必着急,我的话不多。”张奚若坚持把要说的话说完,然后拂袖而去,以示抗议。下次参政会再开会,给他寄来通知函和路费,张奚若当即回一电报:“无政可议,路费退回。”

  张奚若在教育学生时也是如此。当时有人称大学里的政治系是“升官系”,因此报考这个系的人特别多。张奚若在学校的迎新会上称:读政治学不是为了做官,如果你想做官,那么你找错地方了;学习政治学的宗旨是了解社会,伸张正义,为社会服务。

  徐志摩曾这样描绘、评价张奚若:“他是一块岩石,还是一块长满苍苔的(岩石)。”“他的身体是硬的,他的品行是硬的,他的意志,不用说也是硬的。”他称张奚若为“一位有名的炮手”。

  (摘自《文史博览》2022年第4期 曾昭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