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曼与斯坦福大学

作家文摘 2022年04月19日

《硅谷密码:科技创新如何重塑美国》 [美]玛格丽特·奥马拉著 谢旎劼译 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4月出版

  从“硅谷现象”到“硅谷奇迹”,数十年来,硅谷,这片位于美国加州北部的弹丸之地,持续不断地引领世界科技创新潮流。是哪些人缔造了硅谷?又是哪些人塑造了美国的科技创新?本书讲述了关于硅谷的真实幕后故事。

  

  一个和蔼但认真的加利福尼亚人——斯坦福大学的弗雷德里克·特曼,在用两年时间完成麻省理工学院的学业并获得学位后,回到家乡,成了斯坦福大学教职工中最勤奋的人。他一度担任他所在系里一半研究生的主责导师。

  特曼一直热衷于鼓励他们之中最优秀的人成为创业者,去闯出一片天地。美国高科技的发展轮廓逐渐清晰,特曼确信北加州虽然尘土飞扬却很安静的小小校园也会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特曼开始劝说斯坦福大学的管理层抓住即将到来的大量政府合同带来的“绝佳机会”,即使这意味着要对大学进行重组。这可不容易。

  然而,特曼注意到了一个被他人忽视的情况。国防开支的巨幅增长使整个国家的高科技产业重新布局,东海岸不仅是先进电子设备之都,而且为西部的创业企业创造了绝佳的入场机会。核时代使西经100度以西的干旱地带在工业上发挥了新的作用,广袤、偏远、人口稀疏的沙漠为进行机密的核研究与核试验提供了条件。大古力水电站、胡佛大坝以及两者之间的每一条河流与瀑布,再加上20世纪30年代大干旱与大萧条期间开始建设的大量水坝项目,为战后的航空工业提供了所需要的大量廉价水电。在整个太平洋沿岸,那些设有军事基地与造船厂、参与过对日作战的城市,现在都有全速运转的工厂,它们生产着飞机、导弹和其他设备。对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偏重使总部位于西海岸的许多航空航天公司——从波音公司到洛克希德公司,再到休斯飞机公司——成为全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商。

  对于该地区的大学而言,科学的确是无尽的前沿。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其他常春藤学校仍然高居联邦政府投资名单的榜首,但研究支出的总额已经大到也能让美国其他地方的机构获得可观的资金。大量科研经费涌入美国西部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大学——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覆盖着常春藤的四方院,到帕萨迪纳加州理工学院鲜花芬芳的大厦。

  外人主要是对斯坦福大学的成就感到惊讶。谁能想到这所大学竟会成为尖端电子研究的中心?谁会想到北加州的一所大学所在的小镇竟会变成高科技世界之都?

  特曼对此不曾有过片刻怀疑。在这个过程中,他找到了一位可贵的盟友,华莱士·斯特林,一位历史学家,他于1949年进入斯坦福大学校长办公室。他是一位从加州理工学院来到斯坦福大学的国际关系学家,对“冷战”的研究细致入微,并能充分认识到研究型大学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他将特曼从工程学院主任提拔为教务长,并赞成斯坦福大学围绕特曼所谓的“卓越尖塔”进行重组,建立起物理学、材料科学与电气科学之类的专业。

  没有过多根深蒂固的传统与习惯阻碍工程师管理层将斯坦福大学变成军工复合体的完美试验场。这样的许可使特曼不仅能够增强斯坦福大学的基础科研能力,还能够将斯坦福大学变得更注重工程应用,把著名教授与实验室资源集中到新设立的斯坦福大学电子实验室中。这个研究机构迅速成为军方最重要的侦察与雷达系统研发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