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担任吴县县令时只有28岁。那是万历二十三年(1595),晚明时期最好的年华,诚可谓四海升平,万物安宁,帝国虽然腐败已极,处处隐藏着深深的危机,却依然维持着表面的繁华,而彼时的苏州更是奢靡至极。
任上做了很多好事
在出任吴县县令之前,袁宏道已经在老家湖北公安待了将近两年时间,他于万历二十年(1592)考中进士,即告假返乡,却迟迟不愿去京城谒选。对于袁宏道来说,考取进士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才华,真正做官却是一个负担,他曾经亲眼目睹大哥袁宗道在京城为官的操劳与辛苦,他更愿意留在家乡,安享名山揽胜、优游岁月的日子。这既是他的价值观,也是他的人生理想。
然而,想要真正践行袁宏道的人生理想,对于彼时的他来说的确还是太早了点,他毕竟只有25岁,对他抱有殷切期望的父亲并不允许他这么早退居林下,他也要养家糊口,他本人又岂能决定自己的行止呢?
袁宏道虽然考中了进士,但成绩一般,只能外放任职。晚明时期的吴县乃是“钱谷多如牛毛”之地,能够荣任吴县的父母官,算是谋到了一份“肥缺”,如果没有大哥袁宗道在朝中的影响,可以想象,袁宏道显然很难有此幸运。
在吴县县令任上,袁宏道做了很多好事,比如,他对吴县县衙进行了全面改革,任贤为能,裁除庸员;他对吴县的赋税进行了彻底的清理,一举解决了吴县县衙遗留多年的问题,开源节流,扭转了吴县财政亏空的状况。难能可贵的是,做了两年吴县县令,袁宏道竟然室无余财,这在雁过拔毛的晚明官场,尤其是在吴县这个富贵风流之地,当更属凤毛麟角。
袁宏道不适应每天起早贪黑、忙碌不停的生活。吴县经济发达,各种事务也多,尤其涉及经济纠纷的诉讼案非常繁重。面对着处理不完的公务和公文,袁宏道虽然勉力而为,却依然不堪其苦,疲于应付。袁宏道本质上是一个文人,他天性崇尚自由,向往不受羁绊、无拘无束的生活。
在苦境中寻找欢乐
袁宏道对自己县令身份极度反感,也极其厌恶官场上的各种约定俗成的陋规,他既不甘心情愿,因而显得处处被动,当然也无法真正投入其中。正是因为这样,袁宏道才会在写给友人的书信中频频诉苦。他在写给沈存肃的书信中这样说道:
作吴令无复人理,几不知有昏朝寒暑矣。何也?钱谷多如牛毛,人情茫如风影,过客积如蚊虫,官长尊如阎老。以故七尺之躯,疲于奔命,十围之腰,绵如弱柳。每照鬓眉,辄尔自嫌。
时当晚明,一代大儒王阳明倡导的“心学”风靡天下,士人不仅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同时也追求心灵上的享受,这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皇权松懈、王纲解纽的结果。袁宏道可谓得风气之先,他只想做自己。
关于人生理想,袁宏道曾经罗列出五种人生至乐:其一,看尽世间美色,听尽世间美声,身历世间闲适,说尽世间美谈;其二,良辰美景,花前月下,宾客杂坐,放浪形骸,极尽宴饮之乐;其三,家中多藏奇书,每日群贤毕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其四,千金买一舟,舟中多置梨园歌吹之具,邀请知己好友数人,泛家浮宅,遨游江上,不知东方之既白;其五,及时行乐,趁青春年少,将家中所有资财挥霍殆尽,到老来只须拿个破碗,挨门串户,以乞讨为生。
袁宏道在吴县为官最大的快乐,恰恰是做官之外的种种:他喜欢游历山水,苏州附近的名胜,诸如虎丘、上方、天池、灵岩、西洞庭、东洞庭、姑苏台、百花洲……处处留有他的足迹。他喜欢聚饮,在吴县期间,他忙里偷闲,每每宴请宾客,竟至通宵达旦。他喜欢插花,将逼仄的居室插满鲜花,“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袁宏道本人并不善饮,却喜欢知己好友饮酒的氛围,尤其爱看善饮之人,他后来之所以写《觞政》,写《瓶史》,正是为了在苦境中寻找欢乐,力求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化为乐趣。
发现《金瓶梅》
袁宏道在吴县做官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其间尚有一件快事颇为可记,那就是发现了《金瓶梅》。
袁宏道初见《金瓶梅》是在松江董其昌的府上,纸质发黄的半部书稿,很随意地摆放在董其昌的书架上。袁宏道从董府借来,当晚捧读,即以其特有的夸张语调大呼“奇书”,他马上给董其昌写信,询问《金瓶梅》从何得来,并盛赞《金瓶梅》“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在以后的日子里,袁宏道更是对自己所有的知己好友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荐《金瓶梅》,他惊叹《金瓶梅》对现实世界的揭露,他称赞《金瓶梅》对于人情世故的熟稔,他甚至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将《金瓶梅》完整地抄录了一遍。可以说《金瓶梅》作为一部“奇书”为世人所知,进而流布天下,袁宏道厥功甚伟。
给朋友写信,是袁宏道在吴县为官的另一大乐趣。在吴县期间,袁宏道写下了大量的书信,他在这些书信中直抒胸臆,谈人生,谈理想,谈风物,谈人情,谈做官的感受……袁宏道将尺牍提升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打造成一种飘逸灵动的性灵小品文。
万历二十四年(1596)二月,袁宏道接到家书,得知将他抚养成人的庶祖母詹氏罹患重病,他连续两次上疏乞归,但均未获准。同年八月,袁宏道本人突患疟疾,他缠绵于病榻之间,有时勉强起来处理各种公务,终至“心如战马,睡不贴席,坐不支床,痰嗽带血,脾气久虚”。
万历二十五年(1597)正月,在先后七次上疏辞官之后,袁宏道终于如愿以偿,正式辞掉吴县县令一职。三月,春光正好,袁宏道告别了吴县,前去江南各地纵情游玩,就此开启了他一生中最为闲适、最为愉快的山水之行。 (摘自《苏州杂志》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