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群印象
舒群晚年与《天津日报》文艺副刊交往,是由孙犁引荐的,他们曾是延安鲁艺时期的老同事,有着三十几年的旧谊。1981年4月,孙犁读到了当期《人民文学》上刊发的舒群的小说《少年chén女》,当即写下了《读作品记(五)》。这篇兼有怀念性质的评论文字,既有感情,又解读深刻,孙犁还特别提到当年在教学上他与舒群之间曾有过的一次分歧和在生活上舒群给予他的关照。
孙犁在《天津日报》的情况,舒群是了解的,他知道孙犁一直在主持、关心着“文艺周刊”这块文学版面。见到老友的评介文章,他自然高兴。
第一次去北京拜访舒群,我是和李牧歌一起去的。李牧歌时任“文艺周刊”主编。初次见面,我们之间竟没有任何陌生感,倒像相识已久的老朋友。舒群先是问候了孙犁的近况,然后说起自己的创作,热情之中带着真诚。我们如愿拿到舒群的小说稿后,第一时间就去告知孙犁。在家中,孙犁翻动着我们带去的舒群作品的稿纸,赞赏地说:看看这稿子的字迹,写得多么工整啊。
1983年深秋,我们想为“文艺周刊”约一篇纪念毛泽东的稿子,又一次来到舒群家。我们说明来意后,舒群凝神想了想,然后对我们说:这样吧,我带你们去找黄树则,他是毛泽东曾经的保健医生。黄树则家住景山公园附近,那天晚上,我们约请他写一篇纪念文章。因为有舒群的介绍,黄树则没有犹豫便答应下来。1983年12月29日,“文艺周刊”发表了《毛主席告别杨家沟》,黄树则的文笔很好,回忆了当年亲历的往事,属于独家专稿。
有一次,我中午前赶到舒群家,说完稿子的事准备告辞,舒群非要留我吃饭。他让保姆做了一碗鸡蛋面汤,盘子里放一个烧饼,虽然只是一顿极简单的午餐,却让人心里感到热乎乎的。
每次约稿从舒群家出来,他总是要亲自送到马路边,天冷时,就披上一件外套,因不能久站,就蹲在道边上,望着我们离去。我常要回头摆手,看到的竟是一位老农民,蹲守在田边,望着眼前待收的庄稼。
那是一段珍贵的时光,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记忆,直到他于1989年病逝。
怀念魏巍
魏巍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位老作家,上世纪80年代初,我读到孙犁写的《红杨树和曼晴的诗》,知道在战争年代,孙犁曾经将魏巍的一本油印诗集抄录后出版,真是艰苦环境下结成的一份战友情。
1992年夏季,我到北京约稿,专程赴北京军区拜访了魏巍同志。在家中,魏巍和他的老伴儿热情地接待了我,我先参观了花草茂盛的庭院,又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还照了一张合影。魏巍那天穿着半袖的白色衬衣、绿色军裤,显得儒雅又不失军人风度,背景就是他家温馨而花香四溢的庭院。
1994年春天,魏巍夫妇前来参加老作家梁斌从事文学活动60周年暨80华诞研讨会。魏巍同志来到天津,特别想去看望一下孙犁。此时,孙犁已从多伦道天津日报社宿舍搬进了鞍山西道的单元房。就在去年,孙犁还曾做过一次手术,身体尚在恢复期。当他听说魏巍夫妇来访,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答应下来。
我为两位老人联系好时间,引领魏巍夫妇乘车至孙犁家的小区,来到家门口时,孙犁已经闻声在门前等候。两位老战友彼此寒暄着,紧握双手进到室内,看得出来他们相见时的喜悦。临别时,我在客厅里摆好三把竹座椅,让三位老人坐在一起,用自备的相机为孙犁和魏巍夫妇拍了一张合影(见图)。
想起刘绍棠
我初识刘绍棠应该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但是遗憾,那次去拜访却没有见到他。我依然记得是在北京光明胡同45号,这是刘绍棠较早居住的一处庭院。
1980年秋天,孙犁“荷花淀派”研讨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召开,我和“文艺周刊”早期的老编辑邹明一同前往。在那次研讨会上,我才算见到了刘绍棠。他体态壮实,气韵充足,戴着一副眼镜。他和邹明也很熟,每天晚饭后,我同邹明的双人房间里,都像是一次高朋满座的聚会,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还有鲍昌等人,都要在房间里聊天到很晚,他们回首以往,感慨颇多。
1993年,在孙犁先生80岁生日前夕,我给刘绍棠写了一封约稿信,想请他为孙犁寿辰写一篇文章。刘绍棠爽快地应允,并很快寄来了稿件。
这篇题为《喜寿》的文章,刊发在1993年5月27日的“文艺周刊”。刘绍棠用热情的笔墨,写到他读孙犁作品的经历、受到的影响。从读孙犁小说开始,他拜识孙犁已经44年,见面却只有四次,直接交谈不过40分钟,而且只留有文字之交,未存任何影像可作史证。但这并不重要,值此孙犁80寿辰时,刘绍棠除了写文章贺寿,还敬赠恩师一册《古寿千幅》书法集,送上最深情的祝福。
1980年,在《从维熙小说选》的序言中,孙犁回忆说:1957年,他在北京住院养病期间,刘绍棠、从维熙、房树民曾带着鲜花前去探望,不知为何却未能如愿。如果当时能够看到那一束花,他是会很高兴的,一生寂寞,从来没有得到过别人送给他的一束花。
时隔42年之后的1999年春天,从维熙、房树民手捧鲜花和新出版的著作,来到天津总医院探视。当我领着他们伏在孙犁病床前,高声说出他们两位的名字时,孙犁的眼角溢出了泪滴,这个场景是否让他想起了42年前的那件往事,只是已经缺少了已病逝的刘绍棠……
(摘自4月8日《文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