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教育家、化学大师曾昭抡(见左图),是位严谨治学的楷模,但个人形象却是不修边幅的。
在西南联大担任教授时,曾昭抡永远穿一件斜襟的蓝布长衫,他的服装好像从不更换。全校的学生都知道,曾先生穿的鞋子是前后见天的,要是他把鞋子脱下来,那么袜子底永远有个破洞。
曾教授的脑子里,想的全是化学上的事情。有一天,北京大学的师生惊讶地看到,曾昭抡竟然站在沙滩红楼前,正和电线杆又说又笑地谈论化学上的新发现,所有人顿时都呆住了。
国学大师黄摩西(见右图)一生特立独行, 自少年时代起就行止怪异,日常生活中更是一向马虎草率。虽然有高度近视,但黄摩西外出时总是心不在焉,有一次竟然把家养的猫当作帽子,抓起来就往头上戴。
黄摩西长年不沐浴,他被聘为苏州东吴大学的国学总教习后,因为在讲课时全身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所以学生们都不敢坐在前三排,然而他讲课却是妙趣横生、极具吸引力。于是,学生们纷纷带了香水来听课,这是东吴大学内只有黄摩西上课时才有的奇景。
国学大师金岳霖一向超然物外。有一天,金岳霖乘人力车外出,途中一直在琢磨个哲学问题,忽然心有所得,想和社会学家陶孟和交流,便下车给他打电话。
陶家接电话的小保姆问他是谁,金岳霖竟一时忘了自己的姓名,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求教于车夫:“你说我是谁?”车夫听罢将头一摇:“你是谁,我哪知道!”金岳霖着急地问:“你就没听见别人说过我是谁?”车夫把头一扭说:“只听见路上有人叫你金博士。”一个“金”字,才使金岳霖回过神来,急忙回答小保姆时,电话那头早就挂断了。
红学大师俞平伯是一位资深的美食家,而且一旦遇到好吃的菜,他似乎从来不会想到别人。往往一盘虾仁端上来,俞平伯尝了一筷后,如果觉得味道不错,就立刻拉到自己面前尽情享用,全然不知同桌的人一片目瞪口呆。
有一次,俞平伯赴友人的宴席,与他坐在正桌的都是喜爱吟诗的老先生,大家吃着喝着便诗兴大发,抑扬顿挫地朗诵起来。突然,俞平伯童心大发地起身来到旁边一桌学生面前,红光满面地吟起了古诗,可是学生却觉得他吟得怪腔怪调的,连一句都没有弄懂。
(摘自4月22日《现代家庭报》陈卫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