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江湖

作家文摘 2022年05月10日

  在中国,当数以亿计的中老年人走进广场、小区、江边与街头跳起广场舞,除了心情的享受、情绪的释放与身体的锻炼外,也衍生了不少恩怨故事、利益纠纷、矛盾冲突。

  入队和“离团”

  有专家做过分析,中老年人参加广场舞,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子女长大离家后形成的孤独感。这些人群有一种替代性的社会关系诉求,而被广场舞团体接纳便意味着获得了又一条情感支持渠道。正因如此,不少广场舞团便有着类似“江湖道义”的忠诚要求。

  作为广州一个小区广场舞群主的阿荣对团员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忠诚”:“如果你要离开我这里,我不拦着,但我也明白告诉你,如果以后你在别的舞群待着不开心了,想回来,我不会再要你。”有人感觉也就是跳个舞,至于这么严重吗?但在阿荣的概念里不是这么一回事,“我对你好,你就要对我好,尊重是相互的”。

  广州志愿者艺术团团长于秀娟的舞团特别能出人才,好几个从她团里出来的人都组建了自己的广场舞团。不少团员认为这样的行为等同于背叛,但于秀娟心态放得很平,有人在外面转一圈又回来了,她照样接纳,“只要人有爱心就行”。但她也有一个准则,尽可能不要跨团,排练的时候会出现时间冲突。

  作为广场舞团的组织者,平日里也会有闹心的时候,人多了各有各的想法,肯定会出现矛盾。阿荣很不喜欢搞是非的人,“现在我选队员只选性格好、心态好的。”

  团队里,争吵更是无法避免,在于秀娟看来,大家一起锻炼一起玩,团结开心最重要,舞群里不能助长歪风邪气。不过在有些广场舞群里,为抢舞伴大打出手的,为争夺“领导”位置而拉帮结派的,不一而足。

  盈利与资质

  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每晚都分布着十个以上的广场舞方阵,其中一半以上是盈利性质的舞团。

  以为记者是想加入舞团的“客户”,阿姨小跑着拿了一张名片递过来,“三个月480元,周一、周三8点到9点半,其它时间别来,你看我们这里女少男多,正缺女的。”阿姨努力打消记者的疑虑:“我们这不存在抢舞伴的事,外面那些乱七八糟的群会有,我们这里不会有。”

  名片上信息量很大,价格、二维码、广告词一应俱全,还印着“广州市体育舞蹈协会,××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名称,教练头衔是部长兼理事,上面还印着可以教的舞种,比如华尔兹、探戈、狐步、维也纳华尔兹以及快步舞。教练拿到过的荣誉很多,记者一时分辨不出真假——“全国赛东北92届、94届职业组获全国冠军”等等。不过事后记者从广州市体育舞蹈协会了解到,协会里根本没有这样一个注册俱乐部。

  广州体育舞蹈协会主席张正碧介绍,现在市场上所谓的广场舞培训机构基本上是无序生长,老师的资质并没得到官方认定,收费也没有相应的依据。“不像其他项目的运动员、体育老师、裁判等,国家体育总局有一套考级的规范和流程,比如省里可以考一级,市里可以考二级,广场舞没有这样的说法。”    (摘自 5月4日《羊城晚报》 苏荇 詹淑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