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影集里,珍藏着一张三个男子都穿着军警制服、飒爽英姿的合影照片。照片里的人分别是穿军装的大哥、穿武警制服的三哥和我。
那是1993年春节期间,我和三哥同时回家乡探亲时、唯一一次三人都穿军装的合影。当时,大哥早已从福建的陆军部队转业,回到了家乡的县人武部工作;三哥在海南海口市武警边防部队当干部;我在珠海桂山边防检查站(当时是武警现役部队)当士兵。那次聚会,大哥感叹说:我们三兄弟和经济特区还真有缘分,全国总共才五个经济特区,我们三兄弟就守护了其中的四个。
大哥在厦门当过兵
大哥大我14岁,他1975年冬天参军入伍时,虽然我还是一个不知事体的小孩,但他入伍离开家乡时站在拖拉机头上宣读决心书的情景,我却永远也忘不了。大哥成为我人生道路的表率。
那个年代,闭塞的小乡村通信条件落后,大哥在福建厦门市(后来成为第一批特区)从军近10年的详细情况我知之甚少。后来,从他的一个战友口中,我知道了他在部队的基本情况:大哥有文化(当兵前劳动大学毕业)、吹拉弹唱样样都会,工作努力,在部队干过后勤“八大员”的多个岗位,做通讯员时,写的报道还上过《解放军报》,在他们同批兵中,最先入党,最早提干……
大哥在363部队医院当卫生员的那年暑假回乡下探亲。一天下午,邻队的一个年轻拖拉机驾驶员,驾驶手扶拖拉机从集镇回来的路上,在一个急转弯路段,车辆突然失控,一头栽下了路边的小河,造成车上人员受伤。大哥得知消息后,快速从行李箱里翻出一件雪白的白大褂,边穿边飞快地往出事现场跑去。
大哥忙到傍晚才回家,我看到他那件白大褂上沾上了很多血迹,便有些惊恐地问:“大哥,你不怕吗?”大哥说:“我是军人,我不怕。有大哥在,你也不要怕。”
大哥第一次转业时,回到了本县的人武部工作。多年后,地方人武部回归部队军事化管理,大哥二次转业到了县检察院工作,成了一名司法警察,不久,还担任了法警大队的领导。遗憾的是,因为一场车祸,大哥60岁那年,永远离开了我们。
三哥成为海口市武警
三哥大我四岁。1984年冬天,三哥在人武部工作的大哥感召下,报名参军了,他服役的部队是深圳的武警边防部队。
三哥经常写信回家,从来信里,我可以感受到他军旅生活的火热和工作的艰辛。他在新兵连写的信里说,训练很辛苦,晚上睡觉时浑身都痛。但三哥也传承了我们农村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在部队刻苦训练,努力工作,很快就脱颖而出,入了党。
海南建省成为大特区前夕的1987年下半年,三哥作为部队骨干士兵,被抽调到海南参与建省建特区的边防部队组建扩建工作,很快又提了干,分到海口市的武警海上缉私部门工作。
那时,海南沿海的走私活动很猖狂,经常有走私团伙武装走私贩私,对缉私部队构成严重威胁。
一次出海查缉走私时,三哥他们的巡逻艇与武装走私分子的一艘走私船近距离相遇,走私分子突然开枪,与三哥他们展开激烈的枪战。
三哥和战友们沉着冷静应对,最终击败并缉拿住那伙走私分子,查获大量走私物品。事后清理战场时,三哥他们在自己的巡逻艇上收集到满脸盆的弹壳。
此事我们家里人当时并不知道,三哥是怕父母听后担心他的安危,所以缄口未言。多年后,三哥讲这事给我们听时,虽然他表情平静,但我想:满脸盆的弹壳里,该潜藏着多么严峻的生死考验啊!
我在珠海当警察
高中毕业后,我也萌生了去参军当兵、保家卫国的念头。1990年初,我报名参加了春季征兵,春季的兵,是去福建服役的。也是我跟珠海特区有缘分吧,复检时,我的牙齿因为咬合不整齐被判不合格。大哥当即就叫检查的牙医,拔掉了我两颗虎牙和一颗断牙。之后,再经过大半年的牙齿矫形和固定,第二年冬季征兵时,我才得以入伍来到珠海,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边检武警战士。新兵集训三个月后,我被分到了桂山边防检查站。
我个子虽小,但从不惜力,做事也爱动脑筋,部队领导常常在公开场合表扬我。业余时间,我坚持看书学习,同时报名参加了函授学校的新闻写作课程。还利用自己的写作爱好,协助部队的文书写材料、写新闻报道、出宣传板报等。由于工作成绩出色,我也成了单位同一批入伍兵中,最早入党、最早当副班长、班长的士兵之一。
1991年母亲节前夕,得知珠海特区报社和珠海市妇联联合举办母亲节征文活动,我鼓起勇气写了一篇《妈妈送我服兵役》的小文投稿。没想到,文章被《珠海特区报》选登,并获得了征文“三等奖”,我由此走上了业余写作的道路。
为了利用业余时间提高部队战士的文化素质,在领导的倡议和支持下,我在警营里开办了“业余文化补习班”,教战友们学习中学文化课程和唱歌等。业余文化补习班既丰富了战友们的业余生活,也确确实实地帮助到了他们的个人前途发展——1992年底老兵退伍时,我所在分站的四个退伍兵,全部通过了文化考试,进入到珠海市公安局工作。
三年的义务兵服役期很快届满。1993年的高考季,我抓住一个很好的政策机会——优秀退伍兵参加地方高考,进入地方警校学习,最终以优秀成绩被珠海市警校录取。由此,我成了一名珠海特区警察。
在出警、办案过程中,我又多次遇险受过伤。但无论多危险、棘手的工作,我从来没有退缩过。27年的民警生涯,基层派出所内外勤的大部分工作岗位我都历练过,始终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30年风雨同舟,我亲身参与了珠海的各项建设,见证了珠海从特区初创到崛起腾飞的伟大变革。同时,通过千百次的出警、处警、办案,与各式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我从一个不善言词的宅男,成长为能说能写的多能警察,受到10多次立功、嘉奖等表彰奖励。
我们一家三兄弟为四个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做出绵薄之力。但实际上,是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与特区的经济发展给了我们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目标的良好机遇。 (作者就职于珠海市公安局香洲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