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

讨厌社交的社交家

作家文摘 2022年06月14日 ·[日]小谷野敦·

川端康成与夫人在住处附近遛狗

1968年川端康成出席诺奖颁奖

谷崎润一郎和他的第二任夫人

(摘自赵仲明译 李圣杰审订《川端康成传:双面之人》,浙江文艺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

  结束了川端传记的前期调研,我想先告诉大家一个惊人的发现——川端是一位极具社交性的作家。坊间流传着有关川端的传说:他很孤独、有社交恐惧症、难以接近、沉默寡言,还会用可怕的眼神凝视来访的女编辑并吓哭对方。

  川端也在文章中写过自己不善社交,因此才有了他获诺奖后性格变得怪异、十分厌世等议论。与川端有直接来往的人也在文章中写道:“川端厌恶社交,有社交恐惧症。”另一方面,据川端的家人说,川端非常照顾北条民雄(1914-1937)等后辈,从不拒绝帮助人,十分古道热肠。

  然而,从青年时期到去世前,川端其实是一位让人瞠目的社交家。即便主观上不喜欢社交,他却担任日本笔会会长一职长达十七年。从客观上而言,不断与人打交道的川端是个极具社交性的人物。我之所以这么说,并非只是因为他在战后成了大作家,担任镰仓文库的要职以及日本笔会会长,还与政坛、财政界的大人物有着频繁交往。而且,在《文艺时代》创刊之际,川端将许多同人召集在一起,居住在汤岛、轻井泽时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等事实,我不得不说,他始终是一位社交家。当然,或许有人会说,他表面上擅长社交而内心十分孤独。但是,这也是社交家通常都有的特征,并不限于川端。从我这种货真价实的属于非社交性群体之人的角度来看,川端能与为数如此众多的人心平气和地交往,确实令人诧异。

  如果从善意的角度来解释,他是个温和的、有人情味的人;从恶意的角度来解释,也可以骂他为“政治家”“文坛总理大臣”。川端本人说自己幼年就成了孤儿,形成了不擅长与人争辩的性格,这一点应该是事实。自从他结束了从青年时代起写了很长时间的文艺评论之后,包括芥川奖的评审在内,他甚至没有批评过别人的作品。

  另外,1957年,为了准备东京国际笔会,川端赴欧访问。从那时起他经常出差海外,社交活动频繁。有人说这令他疲惫不堪,睡觉全靠安眠药,变得十分厌世。他还两次声称想辞去日本笔会会长的职务。不过,即使是因为有人竭力挽留,川端才继续留任,那还是证明他的确是一个社交型人物。从我这个与诸如谷崎润一郎这样和文坛上的人际关系保持距离的作家有着强烈共鸣的人的角度来看,会长一职,即便是众望所归,只要去意已决,没有辞不掉的理由。事实上,有人推举里见弴担任镰仓文库的社长职务时,被他断然拒绝。另一方面,川端身上还有一些令人难以捉摸的疑问,例如他和夫人是什么时候在一起的,夫人在《和川端康成在一起的日子》中所披露的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人们所说的少女控等情况。

  对我而言,最不可思议的是他的社交性,以及程度堪称异常的旅行兴趣。川端疯狂旅行,究竟出于什么心态?谷崎住在关西时,也时常往返于其位于热海的别墅,对于川端,我可以理解战前无法在家里工作而入住旅馆,但令人费解的是,他战后频繁前往京都。我不认为这出自他对古都的热爱。

  于是,我将这部传记的副标题定为“双面之人”,意指川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是孤独的艺术家,另一方面他又是热衷旅行的社交家。

  还有一个是我很久以来十分关注的问题,即川端与谷崎润一郎的关系。在昭和时期的日本,这两位作家以十分相似的耽美风格并称双璧,其中谷崎比川端年长13岁,但二人的关系却并不融洽。三岛由纪夫等人都师从过这两位作家,今东光既是川端的好友,也是谷崎的弟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川端对志贺直哉、岛崎藤村、正宗白鸟、永井荷风等文坛前辈们礼仪周全,唯独对谷崎颇有戒心。他与除了担任艺术院院士之外从心底里对作家团体活动深感厌恶的谷崎,站在截然相反的立场上。一头是对自己所厌恶的事情坚决说不的谷崎,一头是对任何人都十分随和的川端。还有一位川端从未对其打开心扉的人物,那就是身居镰仓的里见弴。这位年长川端11岁的镰仓文士中的前辈,在川端去世时曾被请求担任治丧委员会的委员长,结果他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对谷崎和里见有着亲近感的我,非常明白他们从与世无争的川端身上感受到的违和感。